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我国融资租赁潜力巨大 e租宝变革融资租赁渠道困境

2015年02月12日 09: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专家:我国融资租赁潜力巨大e租宝变革融资租赁渠道困境
    2月7日,经济新常态下的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暨钰诚集团e租宝(2015)年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多名专家在圆桌论坛上对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进行了讨论。

  中新网2月12日电 (金融频道 汪洁) 近日,经济新常态下的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暨钰诚集团e租宝(2015)年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专家认为,融资租赁在中国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和空间,e租宝属于产融结合的模式,在产融结合过程中能够解决融资租赁企业靠资本金进行放贷或其他相关业务的困境——资金来源的渠道困境,具有创新意义。

  据悉,国内最大的中外合资融资租赁企业之一安徽钰诚控股集团(下称钰诚集团)将融资租赁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打造了基于融资租赁债权转让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e租宝。e租宝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领航者,不仅引领了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潮流,也深受社会各界的肯定。

  钰诚集团高级副总裁张敏在接受中新网金融频道采访时表示,钰诚集团本身从事的主营业务是融资租赁,融资租赁目前在中国的渗透率只有3%,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是10%左右,未来增长空间非常大,2012年整体融资规模两万亿,2013到2014年是到三万亿,未来可能超过12万亿,“我们现在赶上市场发展好的契机,使得公司的资产规模已经超百亿,这是我们从中小规模的融资租赁企业迈向行业领头者的重要标志。”

  多名专家对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平台发表了看法。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表示,一个国家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大量的投资尤其基础设施的投资、硬件的投资,租赁其实是最重要的金融手段,中国金融租赁的份额还是非常低的,这里面的空间非常大,“将来租赁工具,租赁金融在中国仍然有巨大的需求。我认为e租宝非常好的抓住了理财和租赁金融,这一个结合,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抓住机遇进一步做大e租宝,这是当前非常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目前,很多人在探讨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其实互联网金融模式不重要,创新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大家要看趋势,而不是看模式,当然现在已有的模式,如P2P网站、众筹、股权众筹和预售款众筹,包括融资租赁的战略产业平台,都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过去30年大家把资金投入到购买资产,投资,变成一大堆资产,所以怎么样让资产再释放流动性出来,是当前互联网金融能做的一个非常大的贡献之一,钰诚集团把融资租赁资产变成流动性,就是非常好的一种模式。”

  和君咨询高级合伙人、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柳二月表示,融资租赁这样一种业务形式,是垂直金融领域的理念,由于互联网天生就有跨时空的特色,因此在跨时空领域里结合融资租赁的这种业务模式就形成了一个产融结合的模式。“同时,在产融结合过程中,又解决了融资租赁企业靠资本进行放贷或者做相关业务的困境——资金来源的渠道困境。互联网给了资金来源跨时空得天独厚的渠道,它可以跨境、跨区等。而且在中国的金融体系,特别是老百姓的资金不知道往哪里去的现状之下,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优势,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e租宝这样具有创新意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的关键在何处?多名专家发表了看法。

  如温元凯表示:“应该看到,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企业发展数目非常大,但是也出了不少问题,在老百姓中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主要反映在互联网金融的诚信,包括募集资金以后跑路的问题,所以我认为作为下一阶段我们中国互联网金融事业的发展,怎么样在诚信问题上进行加强管理和发展是钰诚集团和e租宝要着重思考的。”

  柳二月表示,风控对于任何互联网金融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专业领域的专业能力。在特色的风控模式上,她认为应结合产业与金融之间的关系、产业和金融之间的特殊形式,去创新风控模型,“e租宝未来将创新性引入大数据、物联网技术要发展大数据相关的一些物联网方面的业务,“e租宝未来要发展大数据、物联网方面的一些业务。我觉得e租宝引入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是风控自主创新的一个体现,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当中,结合标的物特点、行业自身以及垂直领域的背景,进行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收集,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中新网金融频道)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