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存款保险解读之一:培养存款的“风险意识”

2015年04月02日 10: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日讯(记者 关婧)3月31日,酝酿了21年的《存款保险条例》终于颁布。根据条例,最高偿付限额为50万元,央行表示这一标准可覆盖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

  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加强存款人保护,有效防止银行挤兑,明确对存款人的保护政策,确保及时赔付,有效维护金融市场和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同时,存款人不能再停留在“银行不会倒闭”的老观念上,因此通过法律程序明确建立的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一种显性明确的保障机制,具有比隐性保障明显的优势。

  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撰文指出,多年来,我国实际上一直采取类似“全民买单”的方式,来分担银行风险。通过财政或货币发行的方式,将压力转移到纳税人身上。因此,存款保险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权责对等的金融管理制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加宁表示,存款保险是在现有审慎监管和央行金融稳定职责的基础上再加上一道安全防线。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将采取差别化费率,这就使得大型银行存款安全性优势明显提升,而中小银行存款高收益的优势被削减。经营不善的银行不但保费费率高,而且存款人能明确知道存款风险高,所以不会盲目被高利率所诱惑。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在存款保险制度背景下,未来商业银行面临的议题不仅是吸收存款,而是更好地将资金有效运用,将资产运用和负债统筹考量,强化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约束。

  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耿强认为,存款保险制度对老百姓的金融风险意识,也是一种直接的培养。“存款也是一种有风险的理财产品。”他说,风险大小与存款利率高低挂钩,选择银行的时候,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要考虑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

  目前我国银行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一定隐性“保险”性质,随着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维持高企的必要性。将隐性担保变为显性担保,能有效防范银行风险积聚和爆发,也完善了金融安全网。

  由此,存款保险制度不仅对个人存款安全作出了制度安排,而且促进我国金融改革的脚步,促进金融领域的充分竞争,最终让老百姓个人和各类企业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

  小贴士:

  存款保险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存款人利益的重要措施,是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存款保险,是指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交纳保费形成存款保险基金,当投保机构经营出现问题时,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依照规定使用存款保险基金对存款人进行及时偿付,并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存款以及存款保险基金安全的制度。

  目前,世界上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2008年以来,有关国家和地区不断完善存款保险相关制度,在保护存款人权益,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