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ADP数据打压非农预期 美元仍有下调风险

2015年04月03日 07:0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

  本周中美元遭受ADP和ISM制造业数据的“双重打击”,前者令周五的非农报告蒙上一层阴影,而后者则凸显强势美元对于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过去几周,很多主要货币走势震荡、成交缩量,在本周五美国非农就业报告公布以及复活节长周末之前,市场成交将进一步萎缩。民间就业服务机构ADP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3月民间就业人数增加18.9万人,为2014年1月以来的最低增幅。美国供应管理协会3月制造业指数降至51.5,为2013年5月以来的最低。上述两项数据令美元坐上“过山车”,尤其是ISM制造业指数表明强势美元对于美国经济构成拖累。数据疲弱巩固了近期美元大涨损及出口商并拖累了经济表现的观点。这些影响将令美联储感到忧虑。美联储何时以及以何种步伐将政策正常化变得越发不确定,市场对数据作出负面反应,导致了美元走软。因为预期美联储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结束近零的利率政策,美元指数第一季度表现亮丽,收获2008年第三季以来的最大季度涨幅。但ADP和ISM数据暗示周五的非农报告面临一定下行风险。3月份ADP民间就业报告低于预期,增加了非农就业人口数据下行的风险。美元多头目前仍寄希望于周五的非农就业报告,我们预计3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将增加24.5万,2月增幅为29万。3月的数字如果再次超过20万,将为连续第13个月高于这一水准,为1977年以来延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美元指数连续在上升趋势线的上方震荡反弹。日线图,均线系统的依托作用保持完好,美指整体的涨势仍在延续。4小时图,MACD显示多头动能逐步减弱,但在跌破趋势线之前,下跌空间相对有限。短线的主上涨趋势已重新确立,美指仍有继续上冲的动力,但后市仍需关注趋势线对于美指的支撑强度。

  目前惨淡的日本经济数据及重磅人物言论表明,投资者的确需要防范日本央行4月再度放宽货币政策。若果真如此,日元势必将展开进一步的暴跌。事实上,日本央行去年10月“放水”举动就曾让世界大吃一惊。随着工业产出萎缩,消费支出连续第11个月下滑,安倍在摆脱经济衰退后遗症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此外,关键通胀降至零水平,距离2%的目标愈发遥远,而最新的央行短观报告进一步凸显日本经济复苏的艰难。日本自民党众议员山本幸三本周表示,鉴于经济和物价出现放缓的迹象,日本央行应在4月30日的政策会议上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山本幸三是首相安倍晋三领导的执政党制定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一位主要专家,也是“安倍经济学”的设计者之一。他认为央行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不大可能引发日元大幅贬值,不会招致国际社会的批评。自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2013年4月份公布创纪录的刺激措施以来,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已经几乎增加一倍,日元兑美元也大幅贬值约20%。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最新的讲话中也透露希望日元进一步贬值。安倍在2014年4月份将消费税率由5%上调至8%,从而打压了消费,并导致日本经济在第三季度重新陷入衰退。通胀率在去年4月份见顶,此后逐步回落。日本央行在3月会议上以每年80万亿日元的速度扩大货币基数的承诺维持不变。目前来看,日本央行很有可能在4月30日会议上将货币基础年增量从80万亿日元扩大至100万亿日元,但在下周三中午的利率决议上不会有任何动作。我们预计,日本在10月份前仍需出台更多货币刺激的措施。

  随着铁矿石价格的暴跌,澳联储面临进一步降息的压力,市场预测联储最早有望下周就将利率下调至纪录新低到2%。促使澳联储进行三个月来第二次降息的另一个理由是,澳元汇率自上次会议以来几乎没有变动,与该国最大出口商品铁矿石价格重挫20%的步调不符。在矿业造成拖累而其他产业保持沉寂之际,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速势必会低于3%的潜在增长率,失业率也必然会持续上升。为抵御通缩压力,保持本币的竞争力,澳联储将会加入全球的货币政策宽松潮。联储2月降息至2.25%的纪录低位,但该联储在3月会议上意外“按兵不动”。铁矿石价格下跌增强了紧迫性,澳联储实际上在上个月就应该降息。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及供应增加,铁矿石价格本周中跌至10年低点。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8%, 其中最大的出口商品就是铁矿石。虽然铁矿石生产商可以通过减产来提升价格,但业内三大巨头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为了维护市场份额却选择了按兵不动。铁矿石价格继续徘徊于50美元/吨下方,这将令澳联储承受进一步降息的压力。下周二中午,澳联储将公布新一期的利率决定。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