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P2P理财何时告别野蛮生长? 亟需建立征信体系

2015年04月10日 16:02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

  P2P,一个让投资者既爱又恨的理财方式。爱它,因为网络交易便捷以及动辄10%以上的年化收益。恨它,因为“跑路”潮的出现,投资者的钱血本无归。

  网上,P2P受害者编了这么一个段子:“我吃着火锅唱着歌,玩着手机敷面膜,突然发现平台‘跑路’了,跑得悄无声息,好像一点征兆都没有,轻轻的它走了,带走了我全部资产……”

  一项数据显示,今年3月P2P网贷行业成交量强势反弹,单月P2P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达492.6亿元,创历史新高,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已突破5000亿元。但同时,P2P平台“跑路”不断。3月份共爆出56家问题平台,“跑路”占比59%。

  P2P何时告别野蛮生长?业内则普遍认为,2015年将是P2P行业深度洗牌的一年。躺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呼唤规范尽快出台

  P2P理财是新兴行业,在无门槛、无监管的状态下野蛮生长,行业内的某些企业根本不具备相应的理财能力。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只要注册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就可以开展P2P业务。为了吸引客户,部分公司给投资人的年化受益甚至高达30%,但钱到手后放贷根本无法实现如此超高收益,草台班子只能停业关门和“跑路”收场。

  P2P监管细则何时出台?已经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两会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透露,互联网金融监管文件正在起草。“互联网金融要逐步制定一些适合互联网业务的规则,但是也不可能做得非常超前,因为技术发展非常快,很难说有谁那么聪明智慧,提前把所有出现的问题都想到,所以基本上还是一个随着业务的发展相适应的出台一些监管的规则,而这些监管规则,因为它覆盖的面非常大,所以都是不一样,比如说互联网支付方面将来能出哪些规则,众筹方面能出哪些规则,P2P网贷将来会有哪些规则,不可一概而论。”

  融道网研究总监郑海洋表示,银监会设立普惠金融部,一部分职能是分管P2P行业。“从该部门的设立可以看出,监管已经提到议事议程。也有说法,监管规则可能在今年年中出台。”

  郑海洋透露,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就监管向业内征求意见。未来P2P公司可能要提高准入门槛,“有一种说法是注册资金要达到3000万元,实缴1000万元。”

  亟需建立征信体系

  P2P行业健康运行,另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建立征信系统。北京安融惠众推出面向P2P行业的征信系统,可以实现借款人黑名单信息和借款人不良信息共享查询。上海资信则收集整理P2P平台借贷两端客户的个人基本信息、贷款申请信息、贷款还款信息和特殊交易信息等。

  拍拍贷首席科学家Joseph Milan介绍,在国外,银行、信用卡公司、房屋出租方等数据产生方与征信公司、FICO三者是独立的,但在中国三者的界线不明确。而且美国在过去40年时通过了许多法律确保征信的公正性和私人隐私等问题,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相比于美国人均信用卡持卡量2到3张,中国只有0.3张,很多人在央行的征信报告实际上是空白。这就决定了许多信用数据必须自己积累。

  “征信系统需要两方面的信息,一方面是借款企业的征信信息,一方面是借款企业负责人的信息。”郑海洋说,企业征信数据与个人征信数据相比更多,如海关、工商、税务等相关信息。但企业的各种信息在不同部门,彼此割裂,建立一个系统的、完善的企业征信体系比较困难。

  期待金融机构加入

  近日,P2P公司与大型金融机构的“牵手”成为一种风潮。招商银行与融道网、你我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P2P领域进行新尝试。宜信宜人贷隶属的宜信公司宣布与中信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资金结算监督、财富管理、大数据金融云、供应链金融及创新业务等多个领域达成战略合作。本周,上海麦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宣布获得海通创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A轮投资……

  你我贷创始人严定贵说:“目前P2P的发展需要国家在监管政策及自律要求上进行政策落地,你我贷与招商银行做资金监督的合作,希望能够达到银监会此前对P2P行业的监管要求,更好地提升公司内部管理和风险管控能力。”

  郑海洋表示,P2P企业不是正规的金融机构,在公信力方面“天然吃亏”,如果可以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将大大提升产品和品牌的公信力。投资者购买其产品的信心会更加强。 本报记者 钟喆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