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7% 专家:新经济开始蓬勃发展

2015年04月15日 15:31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姚毅婧)国家统计局15日上午发布数据,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40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创2008年四季度以来新低。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除此之外,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至5.6%,一季度亦出现史上首次工业生产弱于GDP增速的情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发电量等数据多半差于预期。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一季度经济速度回落在预期之中,“这种回落也很正常,因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增速换挡、增速回落一定程度上讲有利于调结构和转方式。”

  盛来运进一步分析指出,下行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国际层面来看,主要是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之中,经济复苏比较缓慢。外部需求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出口;二是下行压力来自于国内。当前正处在“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增速换挡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相互交织,新动力加快孕育,但新动力的体量较小,虽然增速比较快,但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动力的消退带来的影响,所以,经济目前处在新旧动力转接的关键阶段,存在下行压力。

  主要指标仍属合理区间

  盛来运强调,尽管一季度的增长速度略有回落,但是经济运行总体在平稳区间。此外,就业情况总体比较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上低位运行平稳,收入增长相对也比较稳定,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和GDP增长基本同步。“这些指标说明,尽管一季度的经济增速略有放缓,但主要指标仍在合理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此前亦表示,从今年两会确定的预期目标来看,就是GDP增长7%和CPI上涨3%这两者所确定的区间,可以理解为合理区间。从1、2月份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没有滑出合理区间,无论从GDP的增长预测,还是从CPI上涨的情况来看,都处在合理区间。

  著名经济学家、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认为,一季度GDP7%,再创新低,在预期之内。“当前应该说既是中国经济最坏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候,坏在存量难持续,好在新经济已经开始蓬勃发展,尤其创新创业潮中必然出现的产业、消费升级,好坏间有纠结,更有机会,就看你用什么眼睛看半杯水。”

  未来逐步企稳回升

  “增加基建投入,扩大出口,货币宽松是未来提振经济三大法宝”

  多家机构发布研报认为,房地产等市场的回落是经济下行的重要因素,一季度下行的持续可能加快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出台,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二季度开始经济有望企稳回暖。

  香港经济学者梁海明认为,未来政府会在三方面下功夫,推动经济的增长。第一是加快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尤其是基建方面,或将大力加快基建设施的发展,以加大投资力度来拉动经济增长;第二是在出口方面,可能会更多通过一带一路政策、加快自贸区建设等,进一步和更多国家地区建立自贸平台,加强与各国的经贸合作,以及大力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以此增加出口额;第三是在货币政策方面可能会进一步宽松,预计在四、五月之内将有一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机会,如果情况继续恶化的话,也不排除有降息的可能。相信随着政府这三方面的措施,加上当前创新创业已经开始成为浪潮,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另一个动力,中国二季度的GDP应该会谷底反弹。可以说,今年GDP要达到7%以上的目标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易鹏称,数据不佳反而对股票市场利好,因为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必然需要各种刺激工具,其中包括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再降准、降息基本成定局。

  民生证券表示,二三季度经济仍有内生下行压力,预计政府会加大稳增长的力度。一带一路的大项目清单将陆续公布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长江经济带规划也有望在二季度公布,以交通、环保和“互联网+”为核心的基建投资将驰援托底经济。在财政和土地出让收入双放缓,货币会宽松积极配合公共部门需求的再扩张,降准、降息还会出现。

  中金公司称,一季度疲弱的经济数据,将带来政策加速调整,加大放松力度。政策调整的积极迹象近期已见苗头,向前看预计今年二、三季度GDP环比增速可能逐季回升。我们维持今年央行[微博]还有1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对称下调25基点,以及年内仍有6次降准的空间的判断不变。我们预计随着政策效果的逐步体现,二、三季度GDP环比增速将逐季回升。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