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实际数据不支撑“外资撤离潮”说法

2015年04月17日 07:53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

  今年以来,部分外国企业决定考虑关闭中国工厂,对此有人认为,外资撤离将成“潮”。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16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关键是要看事实,他列举了3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今年1月底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2014年中国吸收外资1280亿美元,首次成为世界最大的外资流入国。第二组数据,根据上海美国商会《2015年中国商业调查》,有73%和75%的受访企业2014年在华业务实现盈利或者收入增长,有67%的受访企业计划2015年扩大在华投资。第三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1.3%,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这些数据充分反映出我国投资环境的综合优势依然突出,也说明我国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力依然比较强。”沈丹阳说。

  沈丹阳进一步解释说,中国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力,除了体现在外商普遍看好我国潜力巨大且稳定增长的国内市场外,也与我国法律制度体系日臻健全、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不断完善、产业配套能力迅速提高有很大关系。

  沈丹阳说,从今年第一季度最新数据来看,外商投资新设企业数和实际外资金额分别增长22.4%和11.3%,终止企业数下降了17.6%,减资企业数也比去年下降了35.7%,其中制造业领域分别下降11.8%和37%。这个数据说明外商对华投资是有出有进的,但总体上是进大于出,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外资撤离潮”。

  “数据摆在那里,为什么还会出现‘外企撤离潮’或是‘外资撤离潮’的说法?”沈丹阳分析认为,这与外商投资的投向结构变化有关系。我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从2001年的24%,到2014年提高到55.4%,而制造业利用新增外资的规模和比重在持续下降,原有的一些制造业外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区业务进行了调整。

  “制造业外资的下降和原有制造业外资的正常调整,我们认为是正常的,实际数据并不能支撑‘外资撤离潮’的说法。”沈丹阳说。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