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须警惕“抢红包”背后的支付风险

2015年04月21日 08:48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

  “抢红包”大战火遍了神州大地。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参与面之广,积极性之高,超乎了很多人的预料。据微信官方透露,仅除夕全天,微信收发总量达10.1亿次,每分钟有165万个红包被拆开。大量资金进入第三方支付平台,而手机系统的风险防范相比传统PC机、内网等环境差、安全性低,须防范“抢红包”背后带来的客户银行账户风险和支付风险。

  理论上,支付宝、微信和手机QQ用户都有参加“抢红包”的可能。在支付方式上,支付宝获取红包直接进入银行账户,手机QQ可平移到微信支付平台,微信支付包括零钱账户体系和银行卡体系两个账户体系,玩家获取红包后自动存入微信零钱渠道,再由零钱进入银行卡,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存在虚假交易和匿名转移的问题。

  支付宝和微信都绑定了银行卡,因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突出便利性,相对银行账户实名强验证,它们验证门槛相对较低,绑定银行卡对原有手机银行强有效、强安全的实名认证进行了弱化,可能威胁到账户安全,带来支付风险。

  春节期间,就有“假红包”包装木马程序窃取手机用户的银行卡等信息进而骗取用户银行卡资金、“假红包”连续发出诈骗指令直接骗取用户网银和银行卡资金、“假红包”携带链接进而设置骗局窃取用户网银、银行卡和理财资金等多起案例发生。

  为防止此类风险事件,微信曾提醒,收红包不需要输密码。因此建议,“抢红包”的手机用户和玩家一定要认识风险、重视风险、防范风险,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发起者要采取有效措施提示风险、防控风险,管理者要加强认证管理,建立信用体系,配套管理法规保护消费者权益。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