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融资租赁业挤泡沫 经济转型中如何寻求突破

2015年05月08日 09:48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

  人民网上海5月8日电(魏倩)金叶珠宝(000587.SZ)近期溢价两倍斥资59亿元收购丰汇租赁90%股权,表明资本还在涌入融资租赁行业。

  自2007年以来,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就进入了猛涨阶段。根据半官方的中国融资租赁联盟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融资租赁公司已有2202家,合同余额达3.2万亿元。其中,公司资产规模过千亿的有6家。

  但随着中国经济放缓步入“新常态”,这个与实体经济联接紧密的金融服务业能否持续保持高增长?在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中,融资租赁行业又如何参与进来寻求突破?

  行业挤泡沫

  融资租赁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和供货人的选择或认可,将其从供货人处取得的租赁物按合同约定出租给承租人占有、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活动。比如飞机、船舶、医疗、基建设备等就是这种金融服务的主流载体。

  目前我国融资租赁有金融租赁公司、外资和内资融资租赁公司三种类型,分属不同部委审批监管。由于不同类型公司审批门槛差异,目前约90%为外资。

  集融资与融物为一体的融资租赁公司,作为资金提供方,如同银行一样被认为与实体经济十分密切,不同在于银行有先天的资金优势。

  据了解,融资租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还受益于从国务院到商务部、银监会等部门相继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包括正在推进中的自贸区和“一带一路”都为融资租赁和资产交易提供大量机会。也因此,2014年参与进来的资本形式和企业家越来越多。

  从2013年与2014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分别较上年末增长了35.48%和52.38%。

  但是猛涨之下隐忧也已显现。“行业有点泡沫,未来也得挤挤,相当数量企业无法持续开展业务”,6家资产规模过千亿中唯一的非银行系融资租赁公司——远东宏信有限公司(下称“远东宏信”)战略部负责人告诉人民财经。

  另一名融资租赁从业人士也告诉本网记者,在上述2200多家公司中,真正做业务的不到500家,也就是说空壳公司居多。他表示,“有的是没钱,有的想给股东融资,还有的想筹集境外资金或者做财务中介”。

  上述远东宏信负责人说,这个行业风险很高,想进来捞一把就走很难。“随着未来经济放缓,估计接下来有些公司日子会比较艰难。”

  截至2013年末,22家金融租赁企业不良资产率为0.49%,显著高于2013年初的0.36%。据此,商务部曾于去年上半年对各地区融资租赁企业进行集中风险排查,包括排查非法集资。

  产融结合 寻求突破

  面对经济疲软,加上2013年“营改增”(财税37号文)的冲击,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模式受到严重挑战,倒逼该行业正寻求突破。

  上述远东宏信人士表示,随着经济下行,金融业尤其做资金业务的公司,一个共性是风险资产增加,不良率上升,因此风险管控是首要问题;其次是经营方向调整,尽管形势在变,但是国民经济基础行业的需求还在,只是快慢问题,大方向不变。

  不过远东宏信成立之初就定位为“金融+产业”模式,也就是说基于租赁主业,深耕产业,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等衍生服务,将租赁产业链拉长。

  “一开始我们就不是奔着提供资金,简单地做租赁业务,而是提供包括资金在内的产业综合服务”,该人士表示,单做资金业务拼的也就是价格。

  另一方面则是从支持实体经济出发,抓住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业务机会。

  在上述远东宏信人士看来,不管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升级,除资金支持外都应考虑产业方面是不是有些业务机会,既帮助企业成长,又分享产业增值。“比如医疗领域,远东就不仅仅提供设备租赁,而是参与医院流程改造中提供咨询”。

  正是这种思路,在2014年远东宏信的收入结构中超过40%为服务费,资金业务已不是主要收入来源。

  此外,金融改革和创新也为融资租赁行业突破自身短板提供机遇。比如自贸区,取消了金融类租赁公司境外租赁和境外债权业务的逐步审批,实行登记制度;简化飞机、船舶等大型融资租赁项目的预付款手续等等。

  这为融资租赁行业在扩展跨境业务、享受融资方面提供便利。比如,通过在自贸区设立字公司,就可为区外公司借助区内子公司融资,实现境外融资渠道多元化,降低区外金融租赁公司境外融资成本。

  从数字来看,上海自贸区已形成融资租赁业集聚态势。截至2014年11月,上海自贸区内已经累计引进了264家境内外融资租赁母体公司和314家项目子公司(即SPV项目公司),累计注册资本超过了847.6亿人民币。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