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6种惯用诈骗伎俩:借创新概念用P2P非法吸存

2015年05月22日 09:26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韩宇

    假冒民营银行、发售虚假产品或虚构借款方、设立网站销售境外原始股、以养老旗号专盯老年人群、高价回购收藏品为诱饵、假借P2P名义设立网络借贷平台。辽宁警方有关负责人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除了这6种不法分子惯用的非法集资伎俩外,强烈的驱利心理、疯狂的盲从心理、侥幸的投机心理,是被害人上当受骗的主观原因。

    利用网络发行境外原始股

    这位负责人介绍,非法集资的一种类型是假冒民营银行名义,借国家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政策,谎称已经获得或者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牌照,虚构民营银行的名义发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另一种类型是非融资性担保企业以开展担保业务为名非法集资,有的发售虚假理财产品,有的虚构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担保名义非法吸收资金。

    “不法分子还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旗号,设立网站,发布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等信息,虚构股权上市增值前景或者许诺高额预期回报,诱骗群众,然后关闭网站,携款潜逃。”这位负责人说。

    2012年5月,王某在马某的鼓动下购买了“MC天使”国际投资集团的1000股境外原始股,获赠700股概念股。王某准备卖出时,却被告知不能提现。

    警方侦查发现,2011年年初,外籍人士源某和林某创建“MC天使”国际投资集团网站,以销售原始股为名,在全国范围内吸纳会员实施网络非法集资。截至2012年5月,“MC天使”集团共有会员记录17182条,涉案金额6119万美元,其中涉及辽宁省1900余人。2012年7月,警方将涉案的6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套用创新概念吸公众存款

    该负责人表示,一些不法分子盯上特定老年人群,打着养老旗号非法集资。有的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人“加盟投资”;有的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检等方式,诱骗老年群众投入资金。

    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的非法集资也较常见。该负责人介绍,不法分子以毫无价值或价格低廉的纪念币、邮票等所谓的收藏品为工具,声称升值空间巨大,承诺约定时间后高价回购,引诱群众购买后携款潜逃。

    非法集资不再局限于传统作案手段,新类型、新手法层出不穷,利用P2P名义非法集资日益增多。

    该负责人分析,假借P2P名义非法集资套用互联网金融创新概念,设立所谓P2P网络借贷平台,以高利息为诱饵,采取虚构借款人及资金通途、发布虚假招标信息等手段吸收公众存款,突然关闭网站后携款潜逃。

    2014年5月,张先生在朋友介绍的一个P2P网络贷款平台陆续投入25万元,发现被骗后报警。警方随即查处了运营这家网络贷款平台的公司。

    经查,该公司明知不具备从事吸收公众存款业务资质,却向社会公开宣传P2P网络贷款平台,吸引投资者注册。该公司成立不足一年,吸纳500多名投资人出借资金7000余万元。目前,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已被批捕。

    趋利盲从投机心理要不得

    尽管相关部门每年都进行大量的非法集资安全防范宣传,但还有众多群众受骗。该负责人分析称,除不法分子诈骗手段迷惑性强外,被害人一些主观原因,也会使其一步步落入非法集资的陷阱。

    警方发现,许多受骗群众驱利心理强烈,心态浮躁,幻想快速赚钱甚至一夜暴富。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这种心态,鼓吹“高额回报”“钱生钱利滚利”,比下海经商和投资股票等获利更高、挣钱更快。特别是在初期投资获得回报的情况下,受骗群众欲望膨胀,防范意识降低,甘冒钱财落空的危险加入集资大军。

    疯狂的盲从心理也是常见的主观心理原因之一。一些集资参与者并不富裕,看到别人获利,或受到鼓动,盲目跟从,甚至借钱参与,将未来寄托于虚无缥缈的致富承诺。

    “具有侥幸投机心理的被害人也不在少数,参与集资者通常不主动报案,甚至还为犯罪嫌疑人鸣不平,要求公安机关释放犯罪嫌疑人,让其继续经营公司,幻想其能早日返还集资款。”该负责人不无担心地说,有的被害人已被骗过,明知是诈骗,还抱着侥幸心理,期望自己不是“最后一棒”。

    “对照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多数情况下,投资回报率明显偏高的很可能是投资陷阱。法律规定,超过国家规定贷款利率4倍以上的不受法律保护,可作为判断回报是否过高的参考。”该负责人提醒称,企业正常年利润一般不会超过20%,超高利投资回报分配不可能维持太久,往往藏有非法诈骗行为。“快速致富”“高回报、零风险”极有可能是投资陷阱。

    本报沈阳5月21日电

【编辑:袁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