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行间资金“叫板”超储红线

2015年06月09日 09:11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

  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自5月中旬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跌破1.1%以来,迄今为止的近20个交易日内,历经3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发行、中国核电等大盘股申购冲击之后,这一资金价格依旧稳定于1.0%附近的低位。

  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市场中的利率不管多低,它总是与价格成本或风险成本相关的。据官方资料,央行对金融机构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即超储利率),1998年3月最初定为5.22%,之后一路单边下调至3.54%、2.07%、1.62%及0.99%。自2008年11月27日下调至0.72%以来,迄今仍沿用这一标准。可以说,这一利率便是当前银行间市场利率的基准线,没有谁会接受除央行之外的任何机构支付低于此的资金回报。

  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商业银行手头资金充裕,但出于对中长期信用风险等的担忧,银行主动放贷意愿低迷,大量资金在期限更短和风险相对可控的货币市场中流转;另一方面,中国央行对愿意主动上缴超储的商业银行给出0.72%的利率回报,那部分不放贷以及不进入货币市场的资金,便源源不断堆积到了央行账上。据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介绍,今年4月末我国银行业整体超储率为3.3%,比上月末提高1个百分点,流动性日益宽裕。

  由于货币市场存在未知的价格波动及信用风险,这部分溢价就理所当然地体现为市场价格与官方价格之间的利差。上述期间利率均值与央行超储利率0.72%之间30余个基点的利差,便是当前市场公认的“安全垫”。即便市场利率还可能进一步向下,比如说降至2009年3月0.81%的历史低位,但不可能低于0.72%。

  造成这一局面的政策原因,应与数万亿地方债的逐步置换及经济新常态仍将延续等有关。不过,上述“超低利率”尚未传导至中长期限品种,也未能直接降低全社会融资成本。因此,央行对症下药,收纳了银行以收益高于超储的正回购形式上缴的部分短期流动性,并以中长期限抵押补充贷款(PSL)方式为国开行注资,实现了“锁短放长”扭曲操作。可以料想,在这一大背景下,为应对若隐若现的“流动性陷阱”,央行的扭曲操作还将继续。

【编辑:吕思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