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澳自贸协定签署 85.4%澳洲进口商品立即零关税

2015年06月18日 10:10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

  6月17日,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为双方10年的艰苦谈判画上了圆满句号。作为全球第12大经济体,澳大利亚成为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最大发达经济体。

  中澳自贸协定生效后,中国自澳进口的牛羊肉、葡萄酒、乳制品、龙虾、鲍鱼等产品的关税将逐步降低,直至零关税。澳方承诺5年内中国对澳出口所有产品关税降为零。

  澳大利亚是我国牛肉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占我国从世界进口份额的56.8%。澳大利亚进口牛肉12%~25%的关税将在9年内取消。

  在实现完全自由化后,澳大利亚乳制品的平均关税将由12.3%降为零。其中,奶粉现行10%的关税将在协定生效后12年降为零。

  澳大利亚羊毛产品占我国从世界进口份额的68.8%。在中澳自贸协定中,我国对澳大利亚的羊毛产品实施国别配额,配额内关税为零。

  在中澳自贸协定中,我国为葡萄酒设置了5年的过渡期,在实现完全自由化后,平均税率将由目前的34.7%降为零。

  在中澳自贸协定中,我国为橙子设置了9年的过渡期,关税将由目前的11%降为零;我国为橙汁设置了8年的过渡期,平均税率将由目前的22.5%降为零。

  在中澳自贸协定中,除协定生效之日起税率直接降为零的产品外,我国为虾蟹类产品设置了5年的过渡期,在实现完全自由化后,税率将降为零。

  在中澳自贸协定中,我国为鲍鱼类产品设置了5年的过渡期,在实现完全自由化后,税率为10%及14%的产品将降为零。

  我国进口的焦煤关税将从中澳自贸协定生效之日起从3%降为零,而我国进口澳大利亚动力煤的关税将在两年内从6%降为零;氧化铝的关税将从8%降为零。

  在中澳自贸协定中,我国为零售包装的猫粮和狗粮产品设置了5年的过渡期,在实现完全自由化后,税率将从15%降为零。

  2014年,中澳双边贸易额1369亿美元,是2000年的16倍。截至2014年底,中国赴澳各类投资总额约749亿美元。目前,澳大利亚是我国海外投资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目的地。我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东方IC供图

  中澳自贸协定对双方有哪些好处

  货物领域

  双方各有占出口贸易额85.4%的产品将在协定生效时立即实现零关税。减税过渡期后,澳大利亚最终实现零关税的税目占比和贸易额占比将达到100%;中国实现零关税的税目占比和贸易额占比将分别达到96.8%和97%。这大大超过一般自贸协定中90%的降税水平。

  服务领域

  澳方承诺自协定生效时对中方以负面清单方式开放服务部门,成为世界上首个对我国以负面清单方式做出服务贸易承诺的国家。中方则以正面清单方式向澳方开放服务部门。此外,澳方还在假日工作机制等方面对中方做出专门安排。

  投资领域

  双方自协定生效时起将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澳方同时将对中国企业赴澳投资降低审查门槛,并做出便利化安排。

  澳洲大龙虾 快到碗里来

  澳大利亚幅员辽阔,美食众多。鲜活的海鲜、香嫩的牛羊肉、上好的奶酪和橄榄油,还有醇香爽口的澳式啤酒及品质上乘的红酒……

  中澳自贸协定生效后,澳洲美食关税将普遍降低。如目前中国对澳洲红酒征收14%~30%的关税,未来4年将会逐步取消。现在澳洲龙虾的关税在15%左右,零关税之后,每斤澳洲龙虾能便宜35~45元。

  澳大利亚奶粉不用海淘了

  2013年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2.8万吨奶粉,考虑到奶粉的重要作用,对其也设定了保障机制。根据中澳自贸协定,我国为乳制品分别设置了5、10和12年的过渡期。在实现完全自由化后,澳大利亚进口乳制品的平均关税将由目前的12.3%降为零。其中,奶粉现行10%的关税将在协定生效后12年降为零。

  自贸协定还将给予澳大利亚大米、小麦、棉花等农作物零关税的优惠。

  “中国制造”诸多行业将受益

  根据预测数据,中澳自贸协定实施后,两国贸易增量可超过160亿美元。

  相比澳大利亚在自贸协定中获得的原料、农产品和服务业输出的关税优惠,中国从协定中获利最多的将是制造业,尤其是纺织、服装、玩具和运动器材等制造行业。而这些利好会在10年内逐步变现。

  此外,中医师、中文教师、中国厨师和武术教练等四种中国特色职业人员将更容易前往澳大利亚,澳方每年给予这四种特色职业人员1800人的入境配额。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据新华社、央视等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