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创业创新为万众提供新平台

2015年08月11日 10:4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

    在今年初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表特别致辞,首次将“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称作中国经济的“双引擎”之一。随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本届政府强调惠民生与稳增长相互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所以被政府高度重视,就是因为它不是“小众”之事,而是在经济迈入新常态阶段,政府为万众提供的新的机遇、新的平台。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热词。这件自下而上的“创举”得到自上而下的空前关注,其实水到渠成。管制束缚创新,竞争产生繁荣。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迈入新常态,经济结构面临调整,随着改革提速打破制度束缚,民众创业创新门槛降低,机遇来临。本届政府着力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尽可能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审批和限制,打破对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束缚,放手让人民群众去拼搏,为创客、极客们的成长创造宽松、公平的环境,目的就在于使科技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度融合,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为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提供条件,开辟广阔空间,让大家都有用双手创造历史的舞台和机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诞生于改革之中,与改革相生相伴。政府的鼓励政策,必将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让他们尽情挥洒创造力,充分激发智慧,从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近些年新开的公司,尤其是互联网企业,“草根”创业创新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盛大中文网在很短时间内就催生了一大批原创文学作品,这是过去靠作协、出版社无法做到的。网络电商的兴起,为数以千万计的个人创业提供了方便、廉价的平台,这是过去靠门面、商场无法实现的。

    更何况,随着技术的进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具箱”正日见丰富。当前全球范围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新业态风起云涌,形成了全新的社会图景。网络社区、即时通讯、自媒体等的迅速发展,使社会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多样、紧密、便捷,信息、知识等各种创新资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对接、协同和集成,“互联网+”、大数据等不断渗透,也使创业创新更加开放共享,个人化创造和社会化生产高度统一。要进行研发设计,现在有众创,让大家一起来研究和创造;要完成资金筹集,现在有众筹,把大家的小钱汇成干大事的资本;要开发产品项目,现在有众包,可以让大家自由组合、统筹配合、协同工作。在“三众”等模式下,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创业创新,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享受过程、分享成果、从中受益。

    当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意味着人人都能成功,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想法不现实,甚至是幻想。创业创新切忌浮躁。创业创新要在千百次失败、试错中逐步走向成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虽有摔倒的可能,但大家都有爬起来继续大步向前的机会和权利。电灯不是爱迪生凭空想出来的,地球重力的发现也不是牛顿一个人的贡献,“小众”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的,离不开“大众”的不懈尝试和努力。近几年,国务院明确提出,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充分激发民智、保护民权、发挥民力,就是要把创业创新的“底盘”做得更大、主体更多,从而提高成功的几率和数量。社会基础更雄厚,就能有更丰富的创业创新成果。

【编辑:刘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