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布中报银行普遍不良“双升”

2015年08月24日 10:00 来源:新快报  参与互动()

  资本市场相关理财收入劲增,三季度将有所放缓

  7月底,各大上市金融机构中期业绩披露拉开大幕,在南京银行打响了头炮公布其2015财年中期业绩后,华夏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也将跟随其后于近日交出成绩单。总体而言,银行再不是曾经“躺着挣钱”的行业了,银行净利润增速乏力的状况依然在延续,不良拨备也成为“吃掉”银行利润的主要原因,然而,上市银行息差表现仍将好于预期,受益于上半年资本市场的火爆,理财业务也成为利润增长的一个爆发点。

  ■新快报记者 黎华联

  利润增长

  拨备吞噬利润,增长跌入个位数

  从目前已发布的5份银行中报表现看,上半年业绩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的仅南京银行和平安银行。以南京银行为例,其1-6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09.15亿元,同比增长46.87%;实现净利润35.68亿元,同比增长24.45%。而平安银行上半年收入和利润较高,实现营业收入465.75亿元,同比增长34.09%;实现净利润115.85亿元,同比增长15.02%。

  在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下,上市银行净利润个位数增长成为常态。中信银行披露的中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5.86亿元,同比增长2.51%,浦发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9.03亿元,同比增加5.5%,同比增速明显下滑。华夏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92.63亿元,同比增长6.84%。

  在201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副行长方合英回应表示,净利润放缓是整个银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原因首先就在于“经济下行期不良多发,不良拨备计提增多”。浦发银行副行长冀光恒也表示,营收增幅较净利润增幅高出十几个百分点,两者的差额实际上就是被不良“吃掉”了。此外,方合英还解释称,利润下滑也有利息净收入增长相对降低、中间收入低于预期等的影响。

  不良贷款

  阴影依然笼罩,资产质量问题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8月20日,已发布半年报数据的银行,均出现不良率与不良贷款余额“双升”的局面。

  2015年中期末,南京银行不良贷款的余额为19.42亿元,比年初增加了3.0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5%,轻微上升了1个基点。

  而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同样呈“双升”,不良贷款余额达304.76亿元,比2014年末增加20.22亿元,不良贷款率1.32%,比2014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华夏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6.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34.23 亿元,不良贷款率1.35%,比上年末上升0.26个百分点。此外,平安银行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157.29亿元,较年初增幅49.79%;不良贷款率1.32%,较年初上升0.3个百分点。而浦发银行后三类不良贷款余额为277.42亿元,比2014年底增加61.5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8%,较2014年末上升0.22个百分点。

  对于这一状况,中信银行主管风险的副行长孙德顺坦言,当前银行业普遍面临资产质量问题。平安银行行长邵平也介绍,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所以传统的产业结构和过剩产业、落后产能以及商业交易方式等都出现了非常大的困难。“这在银行经营中会通过坏账来反映。”邵平预计,“对于银行,资产质量压力最大是在今年下半年,明年上半年经济好转,银行业资产质量恶化的情况就不会持续下去。”

  收入贡献

  息差好于预期,理财收入增长强劲

  影响银行利润的原因是去年11月以来央行几次降息导致息差收窄,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去年11月以来,央行共计下调4次存贷款利率。不过受益于充裕的流动性环境,上市银行息差表现仍将好于预期,已公布半年报的南京、华夏、平安息差均表现良好。

  如南京银行二季度息差在上半年叠加降息和存款上限打开至1.5倍的冲击下,单季净息差较1季度上升了14个基点到2.72%,华夏银行上半年净息差为2.63%,较2014年下降了6个基点。平安银行的息差也依然取得亮丽的表现,净利差、净息差分别同比提升0.25、0.21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表示,通过各种手段加大力度吸收低成本活期存款,负债成本控制得力,另一方面,通过优化结构、加强定价管理,在严控“两高一剩”行业信贷投放的同时,加大高收益资产配置,小企业、汽融、新一贷等高收益贷款余额在资产中的占比持续提升,经营效率明显提高。

  对业绩有正向影响的还有中间业务收入。如南京银行手续费收入表现亮眼,同比增长107%,手续费收入占比由2014年末的12%提升至17%,而平安银行上半年手续费净收入137.2亿元,同比增长76.6%,主要受益于公司投行业务、信用卡业务以及理财业务的贡献,理财手续费收入更是大增93.2%。

  中银国际研究员魏涛表示,佣金收入主要是得益于资本市场相关理财产品收入强劲增长。鉴于A股市场自6月底开始降温,预测三季度银行佣金收入增长(同比和环比)将有所放缓。首先,理财产品佣金收入将随着股票相关产品管理费用的下降而减少,其次,基金销售收入亦将回落。

  转型方向

  普遍寻求触网,消费金融蓄势待发

  在业绩压力之下,银行普遍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的物联网金融、光子支付、橙e网、口袋银行、行E通、产业基金、贷贷平安等业务或平台均加快推广。这些创新业务正逐渐成为平安银行特有的核心竞争力。在互联网金融方面,中信银行推出B2C供应链金融平台“信E付”及互联网投融资平台“招财宝”,并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小米、顺丰等开始一系列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而浦发银行也推出“SPDB+”浦银在线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另外,据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出的消息,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公司化改制已获得董事会批准,已上报银监会审批。浦发银行已向银监会申报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目前在和监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而其日前还公告称,其发行股份收购上海信托已获银监会批准,与上海信托的业务整合已经在开展,上半年业绩表现不错。 

  此外,南京银行中报特别提到了该行十分重视发展消费金融业务,尤其是消费金融业务线上化、智能化,将着重建设消费金融业务线上办理渠道,目前已推出全新依托客户行为数据分析的在线营销O2O业务模式,首次实现了全流程在线的消费贷款办理。报告期内,南京银行参与了投资苏宁消费金融公司,该公司于5月29日开张营业,发布第一款产品“任性付”,此举也被看做南京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蓄势待发的姿态展现。

  ■相关链接

  8银行破净 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

  在上市银行业绩有喜有忧的背景下,银行股的投资机会也存在争议。近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分别公告,证金公司分别受让了10.14亿股、12.55亿股、18.1亿股、4.97亿股、6.3亿股的公司股份,汇金持有的股份分别占工行A股股本的46.26%,约占总股本的35.00%;占农行A股股本的44.64%、总股本的40.41%;中行A股股份的90.28%,约占该行总股本的64.63%;建行A股股份的7.22%;光大银行A股股份的27.33%,约占该行总股本的23.31%。经过此轮受让,汇金已经代替证金成为银行股的主力“国家队”。

  成为“王的男人”也未能获得市场的积极反应。截至上周末收盘,作为前期银行业混改龙头股的交通银行,股价甚至跌破了净资产,交行的最新收盘价为6.13元/股,其每股净资产为6.60元。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农业银行等银行都已破净资产。

  国金证券银行分析师马鲲鹏认为,汇金应当是从证金公司受让的救市期间买入了股份,股份从证金转移至汇金后,中短期内不必再担心抛压问题。银行股高度集中的持仓及没有抛压,新一轮行情发动的阻力极小。不过,马鲲鹏同样认为,自地方债务系统性风险预期消除后,银行估值破净便不再合理,今年曾两度破净(2月底和5月底),此后便迅速拉起。汇金公司大举增持后,银行的新一轮行情可期。

  而国金证券财富中心策略分析师黄岑栋也表示,在业绩增速低、不良贷款增速高的压力下,银行板块短期上行动力有限。从中期布局的角度看,银行业的唯一亮点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但目前进展速度并不明朗,缺乏消息面的刺激。

  同样,国联证券策略分析师王杰认为,银行股的看点在“混改”,只是受目前市场氛围影响尚未获得资金关注。尽管短期银行股已经跌幅较大,有的进入平台整理期,但大的投资机会并不突出。不过,他也表示,如果考虑到银行股的股息收益,稳健的投资者也可以逢低关注股息率较高的银行股。

  “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是句股市名言,每年获得的分红往往比一年期利率来得高;特别是在市场调整和方向不明朗的时候,银行股也有较强的防御性,比较适合长线资金进行配置。

  截至目前,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范围在2.25%至2.65%之间。有统计显示,2014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银行股息率靠前,分别达到5.24%、4.91%、4.82%和4.58%;明显跑赢一年期利率。此外,从今年中期分红情况看,南京银行率先发布中期利润分配方案,拟每10股派5元(含税)。

【编辑:姜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