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叶檀:国企改革是市场情绪的控制器

2015年09月10日 07:5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 

____01___.thumb_head

  ◎每经评论员 叶檀

  国企改革近日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而这也是事关中国改革成功与否的核心之一。从目前看,国企发病时的症状都是在经济下行周期效率下降、负债率上升,而改革讨论的焦点则是国企高管薪酬、内部人控制等等。

  中国股市能不能长期发展取决于两点,一是国企的效率,二是上市公司的信用。依靠短期概念炒作的市场是无源之水。

  在初级市场国家,市场与法治边界的问题从来都是国企改革的关键,改革需要的是在法治的前提下进行资源配置。俾斯麦时期的德国和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政府权力与企业壮大成为两大看点,以强大的力量推行现代法治,使他们成为成功的现代国家。

  为什么有些垄断性国企竟然一度成为某些人的提款机?为什么有的大型民企又能源源不断从股市、贷款市场抽血?

  没有法治,没有公平的竞争,奢谈国企民资都是单向度的。

  此次国企改革的决策者似乎明确,由谁来出资并不重要,国资与民资、外资可以和平共处,淡马锡模式就是如此,国资没有影响市场竞争力。

  此次国企改革首次提及国企分类。按照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等,国企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商业类参与竞争,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公益类则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如果说商业类国企需要的是内部市场化激励机制以及企业竞争能力,那么公益类国企则更需要公平、有益民生的胸怀。

  淡马锡模式如何落地是众人关注焦点。直接上市并不是改革的路径,大型国企早就上市,资产占据上市公司的大半壁江山。但这是照猫画虎式的改革,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甚至文化都没有跟上。

  业内分析,国企改革将系统性筹建多个国资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国企改革重要的平台,开展类似“淡马锡”政府直接授权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试点,此外将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

  国资运营公司负责出国资运营,而公司具体微观管理由管理层全权负责,如果管理层能力不行,由董事会负责调整。假如微观管理运营上是灵活的,那么国企高管薪酬下降确实不存在问题,因为可以通过职工持股的方式得到弥补。

  以往国企负责人存在“价值分裂症”,既要对上负责,又要对经营负责,最终是对官负责。一旦出现巨大的投资失误,甚至连具体的投资权力都会被上收,投资权力收回后企业更是无人负责,形成恶性循环。

  国企改革最终可能还是会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的方式进行,我们希望看到,此次国企包装后新上市与以往上市有本质的不同,即法治与微观灵活的结合,因为改革直接决定了市场的情绪。

  国企改革概念股今年上半年遭遇爆炒,当国企改革再度成为焦点后,7日多只国企改革概念股遭到机构减持,中粮系成为机构减持“重灾区”。但短期走势不能说明什么,9日上海等国企股大幅上升,投资者换仓重来。考虑到国企改革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进程很复杂,市场将以震荡换仓等各种方式迎接。

  只要国企改革能够夯实制度,股价反应慢一点不是问题,投资者对改革有的是耐心。

【编辑:袁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