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P2P打响资产端争夺战 农发贷模式后来居上

2015年09月11日 10:55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 

  今年7月以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相关监管政策的相继出台,互联网金融行业开始从野蛮生长时代过渡到洗牌阶段。

  随着市场认知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P2P网贷市场,优质资产已经成为最稀缺的资源。行业洗牌的竞争焦点便是对优质资产的争夺,优质资产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平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筹码。

  P2P风险

  源于资产质量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P2P投资的逾期风险,80%来自于资产端的项目质量,项目是否优质直接决定了平台的逾期和坏账情况。

  梳理过去两年P2P问题平台的情况会发现,因为资产质量下滑而导致的流动性不足、提现困难等,正在成为平台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调查发现,在这些“问题”平台中,有些是从外部“批发资产”,与小贷、担保、保理等公司合作引入他们的债权资产,这部分平台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把好第一道准入关,急于获取资产,忽视了对合作公司的审核和监督;另外一部分平台是自建资产开发团队,通过线下获取个人或者中小企业的借款项目,自己实施风控和贷后管理。由于团队和规模盲目扩张,以及国内个人征信体的不完善,逾期率、坏账率过高。

  因此,P2P平台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资产的质量。优质资产的获取和筛选是P2P行业风险把控的第一道门槛,也是做好后续风险控制和平台稳健运营的基础。

  多位P2P行业人士表示,资产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次级资产会导致平台经营难以为继,所以需要更加严格地把握资产端的风控。

  资产端

  成P2P平台争夺焦点

  简单来看,P2P有资产端和理财端两大业务板块。然而,长期以来,整个P2P行业的创新主要集中在理财端,大部分平台比拼的是产品设计和营销获客能力。互联网金融新规出台后,平台定位于信息中介属性,资产本身成为核心,细分行业的资产类别或将得到迅猛发展。

  农发贷CEO杨世华认为,垂直细分领域的P2P平台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优质资产的获取能力、风控把关能力将成为决定平台成败的关键因素。

  目前,P2P网贷正面临转型困惑,尤其是在资产端。优质资产的获取越来越激烈,有的P2P转型为理财超市,涉足基金、保险、信托的销售,有的P2P则深耕垂直细分领域,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资产质量已成为衡量平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资产质量较差的平台,其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甚至有可能被提前淘汰出局。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整个P2P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来自理财端的投资人,而是源于资产端优质借款项目的严重匮乏。在他们看来,未来P2P平台的竞争,拼的不是资金也不是风投,而是平台的资产质量。拥有优质资产的P2P平台对风险的控制能力更强,也更易受到投资人和借款人的青睐。

  农发贷模式后来居上

  在垂直细分领域,通过结合产业链,有实业背景的P2P平台,在做供应链金融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以农发贷平台为例,作为国内领先的针对农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该公司与上市公司诺普信强强联合,上线5个多月成交额已接近6亿元,帮助全国1000多户农场主成功借款,成为垂直细分领域P2P的一匹黑马。

  农发贷之所以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是因为其拥有优质的资产来源和稳定的细分市场,平台依托诺普信在全国的3000多家合作经销商和8000多家零售店,从10万农场主中精选借款人,有效识别风险,将农户生产种植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以P2P形式发布到农发贷平台。

  不仅如此,农发贷依靠诺普信在农业领域积累的销售体系和信用数据,在种植业的资金需求、植保技术和经销市场等方面拥有极其丰富的经验。因此,平台可以有效筛选非常优质的借款客户,对风险识别也有着很好的把控。

  “P2P行业正在告别野蛮生长的时代,优质资产是平台的核心优势,P2P资产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杨世华表示,随着投资人和理财资金的涌入,资产端的供应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优质资产将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平台争夺的焦点。

  他认为,P2P行业正处于风口浪尖,能否拥有更优质的资产来源与健全的风控模式,将成为突出重围的关键。长远来看,拥有优质资产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在未来的P2P平台洗牌中将占据更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