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全方位打造互联网金融惠农模式 农行甘肃分行“四融”平台成效显现

2015年10月21日 14: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10月21日电 (金融频道 刘博)甘肃省静宁县城川乡吴妙村苹果园里,果农吴全全通过手机APP成功借贷5万元,用作今年苹果销售和再生产的流动资金。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分贷款为政府贴息贷款,并且所有的环节都不用到任何银行营业网点和相关部门办理,仅需通过一个手机应用(APP),这就是农行甘肃分行推出的“四融”平台。

  不仅如此,吴全全今年丰收的苹果已经全部通过农行的“四融”平台预定完,并且在苹果还未熟的时候便销售一空。而这个操作也很简单,只需在手机App端将今年的产量信息和价格公布出去,就有客商主动联络订货。

果农吴全全通过手机APP成功贷款5万元
果农吴全全的果园内,为了尽快完成订单任务,雇佣的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苹果装箱作业

  全方位打造互联网金融惠农模式 让农民体验到“互联网+”的便捷

  农行甘肃分行行长韩国强说:“我们在服务‘三农’实践中认识和了解到,农民脱贫除了资金是最大制约,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薄弱以及生产经营短能力、生资与农产品买难卖难等问题也十分突出。2014年,我们在坚持和发扬多年服务“三农”业已证明、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服务三农“四融”平台构想,目的就是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和国家精准扶贫要求,担当农行大行责任,加快普惠金融发展,真正为农民解决一些发展中的难题,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为民实事,帮助其早日实现小康梦。”“四融”平台,即包含融通、融资、融智、融商四个模块。“融通”着力打造公共基础金融服务平台,着眼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融资”着力打造网络融资服务平台,着眼支持“三农”发展资金;“融智”着力打造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众综合服务平台,着眼提升“三农”发展能力和农民生活体验;“融商”着力打造农村“电商”服务平台,着眼提升农村商品市场流通效率。

  “四融”平台“融通”模块主要提供现金汇款、账户查询、助农取款、转账结算、代理新农合、新农保、代理缴费等服务。“融资”实现了双联惠农贷款、自助循环贷款的自助放款、查询和还款等功能。“融智”提供三农政策、金融知识、法律常识、产业技能专家辅导及在线答疑、社会公共服务等。“融商”重点建设了“金穗e销”和“惠农e购”两个电子商务平台,前者具有农产品购销信息发布、价格行情实时查询功能,可向农户和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在线交易服务;后者为农资企业搭建网上销售平台,通过开立店铺、发布销售信息,方便农户线上采购生产资料及日用消费品。

惠农服务点代理员通过“四融”平台终端为村民办理转账汇款、话费缴纳等业务

  多终端 多层级架设平台服务网络

  不仅如此,为让老百姓方便使用,提高操作便利性,甘肃分行设计研发了集“四融”平台所有功能于一体的“金穗四融”系统。考虑不同层次“三农”客户的性格习惯、文化程度及经济能力等因素,以农民会用、爱用、好用为标准,分步研发了“四融”平台终端版、PC版、手机版三种应用载体,方便用户以多种渠道登录使用。

  据了解,“四融”平台在农产品处于集中上市期的甘肃平凉、定西两市四县(区)先行启动。今年初,甘肃分行选择静宁县全面试点,打造“整县推进”、“行政村全覆盖”模式。在选点布机上,坚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农村小超市、农资供应企业、果品收贮企业“四优先”。

位于甘肃省静宁县界石铺镇继红村的惠农服务点

  发挥平台化优势 延伸惠农服务触角切实服务农民

  在“四融”平台推广过程中,打造了惠农服务点+“四融”平台+农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四融”平台+农户、农资供应企业+“四融”平台+经销商(农户)、通讯代理商+“四融”平台+农户、果农+平台+果商、政府+“四融”平台+农户等多种模式。同时,以生资采购为重点,探索解决物流到村问题:一是通过企业自身物流体系配送;二是与申通物流公司达成协议,以优惠费率保质配送。此外,农行甘肃分行还尝试建立由乡村闲散劳动力组成的“草根”物流配送体系。实践可行后,将与客户自提、企业自有物流、第三方物流形成“四位一体”自动匹配客户需求物流模式,并实现物流的监督、跟踪及管理。

  自去年10月28日上线以来,经过近一年探索、创新与实践,“四融”平台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至10月12日,全省已有18个县行政村全覆盖,共布放“四融”平台终端7180台,注册客户14.35万户,交易金额达到121.1亿元。(中新网金融频道)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