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众筹,为大众创新创业带来福音

2015年10月26日 14:1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正当中小微企业为融资难烦恼之时,一种新的注资工具“众筹金融”正走进人们视野。日前参加在贵阳举办的首届世界众筹大会的海内外专家指出,拥有共享精神的众筹金融虽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能弥补传统金融的短板,打通了资金与实体经济双方不能有效匹配的瓶颈,为小微企业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福音,未来发展趋势不可限量。

  众筹在中国兴起

  众筹起源于西方国家,一般指使用团购+预购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向民众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

  我国众筹行业起步较晚,但近两年来发展迅猛,形成了多种众筹方式,包括以产品预售为主的非股权众筹、为一些创新型企业和中小项目融资的股权众筹以及实物众筹、借贷众筹等。

  “众筹也是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基础上的新事物,有可能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筹资方式。”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龙永图表示,世界众筹大会是世界众筹领域在中国的一件开创性的大事,也是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进程当中一次引领性的盛会。

  目前,一批批通过众筹模式融资超过千万的创新创业企业脱颖而出,覆盖了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健康设备、艺术出版、影视娱乐等多个领域。众筹公司和股权众筹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众筹2014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众筹募资总额累计达到9亿多元。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众筹市场的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其中中国众筹市场将达500亿美元。

  弥补大金融短板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时期,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传统金融机构在资金放贷上普遍垂青高大上的企业和项目,对小微企业和普通创业者惜贷,创业者们的资金从哪里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国务院发文明确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开展公开、小额股权众筹融资,不断增强众筹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服务能力。众筹金融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势而生。

  “由于中小微企业往往不具备进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进行股份的公开、发行、挂牌和上市转让等条件,要获得银行贷款,却又必须提供相应的资产抵押,即使获得贷款也仅仅是提供短期的流动性的支持,因此在创业创新过程中往往会面临极大的融资压力。”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研究员黄运成指出,而互联网众筹模式的发展将打破资本市场目前的结构瓶颈,把金融服务直接作用于数量最广大的创新创业类实体上,满足其融资需求,从而真正实现实体经济的结构调整的目的。

  拥有共享精神的众筹金融,能缓解甚至根除传统金融体系的弊端。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说,众筹金融解决主流金融体系的服务“短板”,服务居民金融(消费金融和财富管理)和小企业金融(融资加信用);还促使金融摆脱“高大上”,走下“神坛”,推动分布式、规范式、自律性、公开透明的金融“软规则”建设,谋求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金融交易市场。

  设置红线防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众筹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合格投资人少、企业信息披露不够、投资人资金安全保障机制不完善等。有报道称,几百家众筹公司出现跑路、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等问题,特别需要加强风险防范。

  作为众筹金融发展的先行者,贵阳在防范风险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据贵阳市金融办主任罗佳玲介绍,当地政府在运作过程中,积极引导机构朝着一个规范的渠道去发展。对于众筹的平台严禁众筹在建平台的过程中去做资金池,必须有第三方支付的渠道,这个红线决不能碰。同时,加大对非法集资打击的力度,引导机构和政府合规、健康地发展众筹金融产业,一起构建健康的众筹金融生态体系。

  目前,我国对众筹还没有明确的法规,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提出,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法律、政策、监管等多方面的支撑。

  “欧美企业信息披露真实完整,而目前国内并没有相应的标准。要保证众筹快速健康发展,首先要做好‘项目分板、投资人分级’,满足不同层次企业的需求;第二是设计好退出机制,把流动和评估体制做好,才能吸引更多合格投资人;第三是保证资金安全以及风险防控。”上海交通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所所长罗明雄建议。

【编辑:姜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