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联储按兵不动 暗示12月或加息

2015年10月30日 07:5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8日宣布,为了进一步巩固美联储在实现充分就业和保持物价稳定目标上所取得的进展,10月暂不加息,但暗示12月份仍可能加息。有分析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增长疲弱,美国就业市场改善放缓,通胀率持续维持在低位,这些因素均令美联储继续保持谨慎。

  12月加息概率或超50%

  美联储在28日结束的货币政策例会后发表声明说,将继续观察就业市场和通胀率的变化,然后再在下次会议上决定启动加息是否合适。美联社的报道称,这是美联储7年来首次明确提出下一次会议存在提高利率的可能性。此外,美联储对于国际经济形势的表述由上一次会议后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可能抑制美国经济”转为表示将关注国际形势发展。这也被认为是12月份会议上可能启动加息的一个暗示。

  大部分市场人士将美联储28日声明解读为具有“鹰派”色彩,认为这是迄今为止美联储就何时加息作出的最明确表述,12月加息的概率超过50%。也有少数人士认为美联储声明变化有限。

  美国股市28日在美联储发表声明后下跌,回吐之前部分上涨,收盘时较前一交易日上涨,道琼斯指数涨幅超过1%。由于交易员预期下个月美联储加息可能性上升,美国国债收益率上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由27日的2.04%涨至2.10%。亚洲股市29日普遍走低。

  美联储28日发布的声明还表示,美国经济温和扩张,家庭消费和企业固定投资稳步增长,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改善。但同时,净出口走软,新增就业岗位增速放缓,失业率未有变化,一些委员对此表示了担忧。尽管如此,各项指标显示就业市场中的“闲置”在减少。通胀仍然低于美联储2%的长期目标,这部分反映了能源产品和非能源产品进口价格下跌的情形。

  美联储重申,在美国就业市场继续改善、并对通胀在中期内迈向2%目标水平更有信心时启动加息才是合适的。美国经济和就业市场的风险仍然接近平衡状态,但是美联储会密切跟踪海外经济局势的演变。

  就业与通胀决定加息时点

  尽管不少美联储官员表示希望美联储年底启动加息,但美国国内外经济形势存在的诸多变数使得这一预期面临不确定性,美联储也从未对12月启动加息作任何承诺。近期一些不太强劲的经济数据均令外界预期美联储直到明年才会加息。

  美联储此次会议对不加息的决定分歧不大,10位投票委员中仅有一位投票赞成将基准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美联储主席耶伦9月底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有必要在今年晚些时候启动加息。她表示17位委员中有13位预期今年将启动加息。

  但耶伦作出上述表态后,包括就业增长和通胀率在内的一些经济数据均未能有力支撑年内加息。目前,国际油价持续维持低位,美元持续走强,这些因素均不利于通胀率回升。此外,欧洲、日本和中国等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在维持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帮助提振经济,美联储透露的加息预期正在不断推动美元继续走强。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12月15日至16日的美联储下次会议之前,将有一些主要经济数据公布。其中,如果即将公布的美国10月和11月就业市场数据好于9月数据,那么美联储12月份启动加息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之前外界普遍认为美国8月和9月份就业市场改善速度放缓将可能令美联储延迟加息。在此期间,美联储还可以观察其他央行的宽松货币措施在提振经济方面的效果。

  美联储官员10月份的表态透露出的加息时点信号不一。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表示,美国经济足够强劲,可以于今年晚些时候加息。纽约联储银行行长、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副主席达德利说,美国国内经济表现相当不错,仍然倾向于今年加息。

  美联储理事塔鲁洛则强调,美国正处于全球通胀率下降的环境中,过去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的关系似乎未得到有效运作,主张在看到通胀回归目标的证据后再启动加息。芝加哥联储银行行长埃文斯则主张美联储应把加息时间推迟到2016年中。

  对美联储加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曾警告,美联储加息、美元升值会加剧新兴经济体公司的偿债成本,并警告这些国家将面临企业破产的风险,金融市场也可能因此面临动荡,使市场流动性迅速“蒸发”。世界银行的报告也警告称,美联储加息可能引发市场波动,使新兴市场面临大量资本流出的风险。

【编辑:吴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