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人民币加入SDR利大于弊

2015年11月10日 09:15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 

  【中国经济时评】人民币加入SDR利大于弊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多种信息显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可能将于近期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

  SDR是IMF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的记账单位,是一种补充性的国际储备资产。SDR货币篮子在现有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四大支柱”基础上,顺应时势将人民币纳入其中,不仅意味着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而且也是国际金融格局演变过程中极具标杆意义的重大事件,因为这将是SDR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首次真正新增组成货币,同时也是第一次纳入发展中国家主权货币。

  IMF评估一种货币是否能够被纳入SDR,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货币发行国必须是大型出口国;二是货币必须“可以自由使用”。这两条标准中的前一条,对于中国早就已经不成问题,而后一条恰当的考量方式,还是应首先将其诠释为一个动态、弹性的演进过程。

  人民币“可以自由使用”的演进过程,一方面,清楚无误地反映在中国快速推进的对内对外金融开放,譬如就以近期而论,中国相继推出了存款保险制度、基本放开了利率管制、对境外央行等官方机构开放了银行间市场、自贸区率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等。这些坚实举措,以及由此勾勒出的稳固趋向,持续提升着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有利于国际范围内公、私部门对人民币的使用。

  另一方面,人民币“可以自由使用”的演进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各种风险,而且这些风险的酝酿与积累往往不是线性的。在某个临界点的前后,金融自由化的风险可能会有比较突然并且显著的变化,譬如近段时间以来,中国出现了一些资本外流及外汇储备下降的迹象,而这些迹象在人民币加入SDR后又会演化为何种态势,目前至少还需要审慎地观察并辅以必要的宏观节奏把控。

  上述两方面中的后一方面,正是人民币加入SDR尚有一些争议的原因所在。国外有些人士可能会认为人民币“放”得还不够,国内有些人士则可能认为人民币“放”的风险不太好把握。这类疑虑对于任何复杂、敏感、重大的变革都是难以完全避免的,用积极的眼光来看,对立的观点有助于主事者综合考虑,勉其“不及”又避其“过”。

  撇开技术性纠结,不难看到人民币国际化是历史必然的潮流趋势,而人民币加入SDR作为其中标志性的节点,用IMF总裁拉加德的话来说,从来就“只是何时纳入的问题、而非是否纳入的问题”。无论对于国际社会还是中国自身而言,这都是一个利大于弊,而且利会越来越大、弊会越来越小的不二选择。

  人民币加入SDR后,由之提振的人民币扩大使用,对外可提高全球贸易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汇率风险;对内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扩展货币政策回旋空间。而在此基础上,长久缺位的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方可算是终于展露出一角渐近的图景。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陈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