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部门提醒:谨防金融诈骗戴上新面具

2015年11月16日 07:39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 

    近日,银监会联合工信部、央行、工商总局发布风险预警提示,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多地出现的以“金融互助”为名,承诺高额收益回报模式、引诱公众投入资金的行为。

    上述“金融互助”宣称投资门槛低、周期短、收益高,月投资收益在30%以上。这种所谓金融投资创新模式既违背价值规律,又潜藏着较大金融风险,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一旦资金链断裂,投资者将面临严重损失。

    近年,一些金融投资机构金融诈骗手段花样不断翻新,以金融投资创新为幌子、以高利回报为诱饵,向社会大肆进行高息集资、虚假个人消费贷款、票据欺诈等金融诈骗活动,让广大普通民众饱受资产损失之苦。

    在金融监管制度不断完善、监管手段日趋严厉的情况下,金融诈骗活动仍能大行其道,个中原因除了一些监管制度落实不到位、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外,关键还在于民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尚未普遍“觉醒”,相当多民众的金融投资安全意识十分脆弱。在这种金融生态下,民众难以抵挡投资高回报诱惑,更难消除金融投资盲从心理,这种心理驱使大量民众成了金融诈骗的牺牲品。

    因此,防范一些机构打着金融创新的幌子诈骗民众钱财,相关部门下文进行信息披露,对遏制金融犯罪分子诈骗得逞、提高民众警惕性固然重要,但不能仅止于此,应把着力点放在培育民众金融风险意识,唯有全民金融风险意识“觉醒”,才是医治金融投资诈骗最有效药方。首先,可将提高民众金融风险意识纳入各级部门政绩考核内容,要求其做好宣传教育活动;其次,对金融诈骗活动除加大严厉打击外,更重要的是将金融诈骗花样翻新的手段通过公共媒体进行披露和曝光,提高民众对金融诈骗活动的辨别能力。 □莫开伟

【编辑:袁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