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营资本发力经编 总产值突破2000亿

2015年12月10日 13:4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 

  过去的10年时间,中国经编业总产值增长333%,破2000亿大关;中国经编产品销售及出口年均增长超10%。民营资本已成为经编领域最重要的组成。这是本报记者近日从浙江海宁“中国经编十年变迁”系列活动中了解到的最新情况。
  民营资本有力量
  经编是一种纺织品的织造工艺,产品由纱线纵向形成线圈编织而成,因其牢固耐磨的特点,剪成再小的面料也不会脱线,所以在各种生活用品的制造中不可或缺。从窗帘、内衣、泳装,沙发面料,到灯箱广告布、医疗卫生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经编纺织无处不在。而且经编产业作为“十二五”的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已成为重要的行业拉动产业,被业内人士视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也是纺织工业中增长最快、盈利能力较强的产业之一。
  “民营资本是经编领域最重要的组成,这里集聚了全球2500多台高档经编设备,每年的省级新产品超过50个、各类专利超过200个,每天有2.1万多人在这里工作、创业,1300多吨经编产品在这里诞生,并远销132个国家和地区。”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魏国锋对记者如是说。
  事实上,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领导班子的接力棒已是第三棒。记者此前跟随“走基层、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团队,早在2012年深入全国各大经编产业腹地调研采访时,首站就是浙江海宁,当时的“马桥经编”模式在业界声名初起,是全国首批“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时任园区管委会主任的濮新达对记者介绍说,“园区的经编业经济总量占全市行业总量的70%,占全国行业总量的20%左右,园区内85%以上的企业从事经编及相关产业,形成了原料、织造、深加工、成品等前、中、后配置合理的产业链,是中国最大的经编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实现利税收入16.31亿元。”
  几年过去了,这些数据如今都有了新变化。
  “和5年前相比,我们园区的开发面积从5平方公里增加到5.7平方公里,企业数量从367家增加到597家,技工贸产值从200亿元增加到300亿元,年利税从12亿元增加到18亿元,可以说,无论是单位面积还是产出效益,都大幅翻升。”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朱静贤对记者说。
  而作为中国经编产业的发展样本,浙江海宁经编模式,就是从这里走向了全国各个经编产业集群地。
  产业十年有增长
  经编是一个新兴产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比较短,但以浙江海宁产业园区为代表的不少经编产业集群,抓住了国际转移的机遇,高起点,大市场,10年间产业规模高速增长。
  中国纺织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向记者介绍说,经编分会成立10年以来,中国经编产品销售年均增长10%,出口额年均增长20%以上,我国占有经编机总量达86%左右,在数量发展的同时,经编工艺与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应用领域越来越宽,特别是在产业应用方面,不断有新行业应用经编产品替代原有产品。与此同时,得益于装备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经编产业集群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我们要通过创新,走在世界前列,真正成为世界经编。”中国纺织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认为,“我国已经具备了许多有利的条件,服装用、家用经编产品研发及生产水平世界一流,已成为特色产业中的优势产业。
  未来发展靠人才
  在本次活动中,记者了解到,经编行业已经明确了“十三五”发展的主要任务。比如转变发展模式、加快自主创新、推动基础研究与技术进步、促进产需深度衔接等方面。会上,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会长陈南梁对《经编行业“十三五”发展纲要》进行了发布与解析。陈南梁表示,未来5年,经编产业将以《中国制造业2025》战略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0-2020》,以战略新型产业和重要经济发展为契机,以满足国民经济相关领域需求为导向,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为主线,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经编产值达到3500亿元,年均增长率10%。
  记者了解到,经编产业集群成为中国经编业的重要力量。截至2014年底,经编产业集群经济总量占全行业经济总量的80%以上。以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福建长乐经编产业集群、江苏梅李经编产业集群、浙江杨汛桥经编产业集群、浙江丁桥经编产业集群为典型,经编产业和经编人才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