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去年银行同业类理财余额升逾500% 保本产品锐减

2016年03月01日 15:4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 

  如果说银行理财产品的余额正在以动车的速度高速前行,那么同业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增长速度可能已经达到了火箭级别。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权威数据测算发现,截至去年年底,银行同业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资金余额12.77%,较2014年年底的0.49万亿元增长512%,占比则较2014年年底上升了9.52个百分点。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子类别理财产品都有着如此优异的表现,2014年曾赚取了不少眼球的保本类理财产品在2015年则遭遇了滑铁卢,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在业内人士眼中,银行存贷比监管压力的减轻和投资者的不买账是负增长最主要的两个原因。

  同业类产品

  增长最快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5)》显示,截至去年年底,银行同业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资金余额12.77%,较2014年年底上升了9.52个百分点。

  此外,截至2015年年底,一般个人类产品存续余额为11.64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资金余额49.53%,较2014年年底下降10.05个百分点;机构专属类产品存续余额为7.20万亿年元,占全部理财产品资金余额30.64%,较2014年年底上升1.07个百分点;私人银行类产品存续余额为1.66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资金余额7.06%,较2014年年底下降0.54个百分点。

  “同业类理财产品可以一手托两家”,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一方面,可以高效满足一些大客户的高额融资需求;另一方面,该类产品满足了同业金融机构的理财需求;当然,对于银行来说,中间业务收入也较为可观。”

  该人士继续介绍称,“去年,一家由农合社升级而来的R银行首次发行同业类理财产品,融资方拥有非上市金融机构股权做抵押,资产质量比较好,而理财产品买家是与其同省的金融机构,恰好有资金运作需求,在R银行的撮合下,双方一拍即合。”

  “现在,很多银行谋求公司业务投行化,而发行同业类理财产品既可以高效扩大信贷资金供给、又可以调整业务结构”,一位股份制银行有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同业类理财产品的风险在于实践中的变形。部分银行故意将贷款打包为理财产品卖给同业,银行互相持有对方信贷资产可以隐藏信贷规模,既可让自己的信贷资产出表,又通过持有他行信贷资产享有贷款收益。”

  《证券日报》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银行同业类理财产品的客户主要包括小型银行、农信社、财务公司、证券、基金、期货、保险、信托、私募机构、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而大中型银行大多是同业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方。此外,此类产品的收益率通常并不会太高,例如,一家上市银行同业类理财系列产品目前的年化收益率不足3%。

  保本产品

  占比下降

  在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保本产品则似乎显示出了后劲不足。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5)》显示,2015年,理财产品中非保本型产品规模上升,保本型产规模下降。截至2015年年底,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的余额约17.43万亿元,占整个理财市场的比例为74.17%,较2014年年底上升7个百分点;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的余额约3.64万亿元,占整个理财市场的比例为15.49%,较2014年年底下降6.2个百分点;保证收益类产品的余额约2.43万亿元,占整个理财市场的比例为10.34%,较2014年年底下降0.8个百分点。

  “去年三季度存贷比监管‘退居二线’后,商业银行发行保本理财产品的动力下降,产品余额的下降是意料之中的,毕竟对于银行来说,保本产品的最大优势恰恰是可以并表,从而降低存贷比”,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指出。

  去年10月1日,修改后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开始施行。新的流动性管理办法删除了实施已有20年之久的75%存贷比监管指标。不过,在流动性风险监测章节中依旧规定,“银监会应当持续监测商业银行存贷比的变动情况,当商业银行出现存贷比指标波动较大、快速或持续单向变化等情况时,应当及时了解原因并分析其反映出的商业银行风险变化,必要时进行风险提示或要求商业银行采取相关措施”。

  “此外,保本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较低,在去年央行连续降息的背景下,收益率劣势更加明显”,上述人士指出,投资者不太买账也是保本类产品发行踩刹车的重要原因。 证券日报 记者 张 歆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