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破“3” 可考虑长期产品配高收益保险产品

2016年03月07日 13:28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 

  “预期收益2.9%,98天,5万元起,柜台网银短信皆可购买!”市民刘小姐被手机上收到的银行短信吓了一跳,以为银行搞错了,与理财经理沟通后发现的确如此,而且下半年将有更多理财产品从目前的4%左右向下调整。

  自今年央行降准后,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路下行,多家大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中已经出现了年化收益率低于3%短期产品。理财专家建议,倾向保守投资的市民可以尽量购买长期理财产品以锁定收益,同时可以适量配置年化收益率在3.5%以上的保险产品。

  收益率4%左右是主流

  许多市民像刘小姐一样偏爱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但自去年以来的多次降息降准带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不断下行。“去年年初还可以在城商行买到6%的产品,今年到期后就只有4.5%了。”刘小姐说。

  据某金融产品销售平台的统计,上周银行发行的近1300款银行理财产品中,有160余款的预期收益率在3%以下,400款在3%到4%之间,650款在4%到5%之间,可见目前绝大部分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仍在4%左右,其中国有大行的收益率普通偏低,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较高。

  如中国银行目前在售的理财产品中,除5款期限为一年或半年以上的收益在4%或4.05%,大部分收益都在3.5%到3.9%区间,而一款名为“博弈”系列的短期产品则预期收益在2.2%到3.1%期间,期限则为一周、三周到半年之间。

  平安银行目前尚有一款预期收益为5%的产品在售,期限为90天,截止募资期是3月9日。而一向以发售高收益理财产品著称的兴业银行,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也屡屡调低产品收益。据其官网,目前在售的理财产品中,收益率大部分为4.35%以下,现金宝产品收益率则已经降到3.4%。

  在银行理财收益下降的同时,“宝宝类”理财也是“跌跌不休”。 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仅为2.65%,处于历史低位。除了腾讯理财通、百度利滚利等的7日年化收益率还处于3%以上,其他互联网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均处于3%以下。

  购买长期产品锁定收益

  经过连续的降息降准之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持续下行成为必然。刘小姐说,前两年银行资金紧张时,银行理财产品曾经出现期限和收益倒挂的情形,越是短期产品收益率越高,买长期产品反而不划算;现在刚好相反,收益节节走低,还是赶快买长期的产品更安心。

  长城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上周末,央行连续两个交易日暂停逆回购,上周有1000 亿元逆回购到期,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仍保持宽松态势。最新数据显示,7天SHIBOR下行0.8基点至2.30%,隔夜回购利率加权值持稳在1.98%,7 天回购利率小降4 基点至2.38%,市场上基本呈现“不差钱”的状态,不支持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走高。

  中国银行深圳某支行的一位理财师表示,人民币理财产品已经不再是银行的重点业务,而且下半年有可能还会降低的收益,建议购买一年期以上的长期产品,或者转向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业务。

  兴业银行的理财师则建议市民关注银行代售的保险产品。“稳健的保险产品内定收益率是3.5%,如果是5年以上则收益更高,可以作为一种投资配考虑。”

  观点 链接

  银率网: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有持续下行的趋势。一方面今年货币政策宽松的情况会延续下去,这一点从一月份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已初见端倪,结合最近央行主要负责人的公开表态,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确认另一方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债务违约等风险事件增多,资产端的整体风险上升,优质资产的议价能力提高,银行理财在市场上越来越难寻找高投资回报率的资产项目,收益下行不可避免。新的一年里,市场整体的风险偏好可能会下降,银行理财收益即使持续走低,但作为相对稳健的资产配置渠道,依然是较好的选择。对于稳健投资者来说,比较忌讳盲目追求超高回报率却隐含高风险的资产。

  融360:以后银行理财收益率肯定会继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越早买越好;其次,理财产品期限越长收益也越高,如果买了长期产品以后收益下跌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第三,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要明显高于国有银行及股份行,因此可以优先选择小银行,不用担心小银行不安全的问题,其实都差不多;第四,风险等级为二级的非保本类理财产品性价比较高,收益相对较高而且风险可控;第五,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可以考虑净值类理财产品,收益优势较大。■ 深圳特区报记者 范京蓉

【编辑:袁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