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扩大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 取消外债事前审批

2016年04月29日 20: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人民银行29日宣布,自2016年5月3日起,将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扩大至全国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和企业。

  今年1月,中国央行曾发文宣布,面向27家金融机构和注册在上海、天津、广州、福建四个自贸区的企业扩大上述试点。此次进一步扩大试点意味着,对全国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不实行外债事前审批,而是由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与其资本或净资产挂钩的跨境融资上限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

  当前,中国经济正融入全球体系,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加快。与此同时,随着今年10月人民币将正式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也逐渐提升。

  央行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需要探索管理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工具。中国央行以上海自贸区本外币统一管理模式为基础,建立一套与机构资本实力动态挂钩、总量调控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也是为了适应人民币加入SDR后面临的更高要求,把握与宏观经济热度、整体偿债能力和国际收支状况相适应的跨境融资水平,控制杠杆率和货币错配风险,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管理。

  这位负责人进一步指出,对本外币跨境融资实行一体化管理,既能适应微观主体本外币资产负债一体化管理的发展方向,也可避免原来本币、外币跨境融资分别管理、模式不同造成的额外适应成本。该框架还有利于拓宽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融资渠道,在审慎经营理念基础上提高跨境融资的自主性和境外资金利用效率,改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状况。(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