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大重阳研究院报告:多国实施“负利率”政策或难以持续

2016年09月22日 22:06 来源:中新经纬 参与互动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22日电(魏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新常态下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中央银行采取负利率的国家GDP占全球GDP的23.1%,欧元区、丹麦、瑞士、瑞典和日本央行已先后将其货币政策利率降至负利率水平,如此低的利率使得各国央行在下一次危机来临时将无计可施,多国实施“负利率”政策未来或难以持续。

  这份报告是在主题为“新时代的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第十届“亚欧经济论坛”上发布的。

  报告指出,目前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增长前景不容乐观。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出“低经济增长、低贸易增长、低通货膨胀、低大宗商品价格、高债务”的“四低一高”态势,全球经济态势短期内复苏依旧乏力。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取超低利率政策,导致全球范围内债务高企。各发达经济体的公共债务已经上升到超过GDP产出107%的水平,为二战以来最高点。新兴经济体企业债风险显著提高。

  二是金融风险依旧存在。首先有来自美联储加息的不确定性,如果美联储对加息速度、时间以及力度把握不当,有可能会拖累脆弱的世界经济;其次是多国实施“负利率”政策未来或难以持续,超低利率使得养老金、保险公司以及各类资产管理公司转向高风险的境内外投资,同时它还导致资源错配,使本该倒闭的一些企业得以维持,使本该进行的结构改革和调整一再推迟,也使各国央行在下一次危机来临时无计可施;此外,全球金融风险联动性不断增强、任何一个区域性的波动都会迅速溢出至全球。

  三是全球化浪潮。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新兴经济体逐渐成长为对外投资者,但其对外投资经常会受到各种名目的阻挠。全球投资尚缺乏一套系统而高效的国际规则。

  在此背景下,原有的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框架已无法很好适应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收益和成本难以达成共识;二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新的协调议题,导致合作难度进一步增加;三是国内的制度、政治因素,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制约了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四是现有的国际经济规则缺乏足够的合法性。

  尤其是现有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仍是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主导,新兴发展中国家在现有国际经济体系中缺乏足够的发言权,这些国家尽管经济实力迅速上升,但在主导国际事务方面仍缺乏经验,没有做好由“游戏参与者”到“游戏规则制定者”的充分准备。

  报告建议,为避免世界经济再次陷入危机的泥潭,世界各国亟需加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具体来说,可以从五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各国应有足够的国内政策空间,应对外部冲击对本国经济的影响。有些国际规则,应该考虑各国的实际水平,采取不同的标准。

  二是首倡国际公共产品合作。要在研究成熟的领域进行协调,在确定对大家是共赢的领域优先推动。在共赢的情况下,要设计好利益的划分机制,使各国都有动力、自愿参与。对不成熟的领域不能盲目推进协调,可以先加强研究和对话。

  三是允许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方面“良性竞争”。现有的经济政策协商框架应该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声音,允许其他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的“良性竞争”。发展中国家积极探索新的经济协作平台,一方面更好地在世界舞台发声,另一方面也能给现有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协作机制一定压力。

  四是发挥专业化国际组织的作用。由专业性的国际组织出面,可以权衡、协调不同国家政策决策者的观点差异,遵循“客观性、可测性、公正性和包容性”的原则,提出供各方参考的方案。

  五是加强大国间的合作。大国间形成更紧密的协商、合作机制,有助于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报告建议在现有的G20“三驾马车”机制的基础上,增加中国、美国和欧盟为常设成员,形成“3+3”机制,加强大国间的合作。(中新经纬APP)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