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投资回升信贷扩张 如何让钱“脱虚入实”?

2016年10月19日 20: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电 (夏宾)如何保证资金“脱虚入实”,防止中国经济“空心化”,成为当下不可回避的话题。

  1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速6.7%,保持平稳。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民间投资增长2.5%,相比1-8月份双双回升。

  谈及投资企稳回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称,市场环境好转,企业利润改善,工业品出厂价格提升,促进了企业民间投资回升。

  此前,中国央行公布数据则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贷款增加10.1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多增2558亿元。

  从投资到信贷,资金越来越多,去向亦出现新变化。

  从央行数据来看,9月,新增非金融公司贷款6217亿元,占当月新增贷款比重为51%,相比上月大幅回升38.2个百分点;新增个人住房贷款4759亿元,占当月新增贷款比重为39%,相比上月大幅下降32.2个百分点。

  “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资金正在加快流向实体经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三季度各月个人房贷占比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7月份的新增贷款几乎是百分之百流入楼市。”

  8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官网刊文指出,“国内尽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但大量货币并未进入实体经济,新增融资很大部分用于偿还债务,社会资金主要进入金融属性强的部分商品。”

  赵锡军认为,对于房地产市场一定要有准确定位,应把居住功能和投资功能分开,弱化其金融属性,保持其理性平稳健康发展,消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后对其他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以此可进一步间接改善实体经济的资金环境。

  未来如何使资金“脱虚入实”?

  经济学家张连起认为,主要是解决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银行放贷是商业行为,会有风险判断,担保困难、财务报表不符信贷规定等一系列问题都制约了企业获取资金。

  他指出,除了银行贷款以外,应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以发债和股权融资等方式来为企业“输血”。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教授田利辉认为,在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及时有力的减税、减费手段,让利于企业,增加其盈利潜力,以此吸引投资。同时,维持金融市场稳定,防范暴涨暴跌,“这样的环境才能让资金不去炒作、不赚快钱,而是扎扎实实地进入实体经济中去。”

  此外,张连起强调,必须要注意到房地产本身与实体经济并不排斥,房地产可以直接拉动近40%的中国产业发展,该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盛来运表示,今年以来房地产对经济增长发挥了一定的支撑作用,根据初步测算,三季度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8%左右。

  最近一段时间的楼市调控政策促进了房地产转向健康发展,而最能直接反应实体经济状况的PMI(采购经理指数)也已在过去两个月均录得50.4%,显示企业预期好转,信心增强。

  更多资金料将在未来进一步回到实体经济,为中国经济稳增长打下基础。(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