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经济学家:比特币的自由是优势也是弱势

2017年05月26日 13:10 来源:国是直通车 参与互动 

  大家好,我是Z博士万喆,今天我们讨论比特币。

  最近,当勒索病毒将比特币又一次将推上风头浪尖的时候,它的价值并没有减损,反而是价格在翻着跟头的变化。其中意味究竟几何,值得深思。

资料图:美国加州南部启用的比特币自动取款机。
资料图:美国加州南部启用的比特币自动取款机。

  比特币是划时代的,当划时代产物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人和意识形态基础实际上是自由主义,甚至可以追溯到哈耶克著名的《货币非国家化》讲述的极致自由主义蓝图。

  它产生的天时,就是08年国际金融危机;它产生的地利则是正好成熟的技术,帮它解决了现实闸门。当然,天时地利人和还不够,她想成功还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从起初只是“黑客”与“极客”的内部游戏,并无市场价值。随着货币政策的滥用,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瓶颈,比特币接受的人群和交易量才不断的增加,应该说比特币和哈耶克两者的精神严丝合缝。只不过是利用了现代技术的手段完成了前辈早已描绘的梦想。

  作为自由主义的代表,当然他会与国家对抗。传统货币的发行,都有发行主体这个神一般的存在,政府信用是重要保障。而比特币呢,它的目标本来就是超越政府,所以它也游离于政府,此时政府的内心一定是咆哮的。

  当比特币逐渐走入群众中来的时候,国家们虽然不得不正视它的存在,但表现出强烈的不以为然。有一些国家,比如俄罗斯,则直接采取了严厉禁止的态度,但遏制自由真的能够如愿以偿吗?不一定,有时候甚至会束缚自己的自由。

  比方说切断数字货币平台与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的联系,恐怕是难以成功的。因为它的原理使得它不可能被一个国家完全封锁,用政策切断它,使得她自生自灭,达不到目的,结果只是让资金和来往渠道更加隐蔽,反而加大了监管难度。

  比特币金融性的不稳定,并不会影响他在金融交易中的地位。而其法律地位的模糊,结果是难以遏制投机及其带来的金融风险,反而无法在金融法律框架下对她进行严格监管,也无法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甚至有可能把它变成犯罪的温床。与其回避不如容纳,与其对抗不如因势利导,监管自由才有自由。

  很多国家现在已经将比特币交易纳入金融监管体系,要求它履行反洗钱等法律义务。而且在监管下的比特币和各国政府反而有了更多的空间,现在连俄罗斯都在出台对比特币的利好政策。

  其实,比特币也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补充,一种促进。它的产生源于对现有货币体系的不信任,或者说源于对现有国际秩序框架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既有一定道理也有不全面之初。

  但它已经直指人心的勾画出了现有货币的框架的不足和政府货币政策的缺陷,而这一点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却不愿意面对。只有当挑战者真的出现,大家才会在刺痛下进行反思,走向改革。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此外,我们感同身受的都知道,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场景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是不可逆的。新技术带来的自由发出了挑战,我们必须接受。否则,被埋葬的就只能是我们自己。

  与此同时,比特币的自由是他的优势,也是她的弱势。国家信用经过漫长的历史考验,从目前看来,还不会消失,可以弥补比特币的缺陷,也可以因之更好的完善自己。

  比特币的迅猛发展是由于对国家信用的质疑,但比特币自身也会遭受质疑,双方的对抗都能是自己意识到自身有缺陷,从而走向容纳、自醒和革新,这是我们所需要的。

  正所谓,自由能够带来自由的乐趣,也会带来自由的烦恼,自由本身就是对自由的挑战,谁也没有绝对的自由,国家没有,网络也没有。只有当彼此的自由观进行交锋,而自由度进行融合,形成有序的市场和良性的秩序,共同承担市场责任,同时在相互监督与相互挑战中不断进步,才是市场最好的样子。

  (本文作者万喆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编辑:刘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