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货币基金风光无限 流动性风险值得警惕

2017年07月24日 13:57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 

  “低风险不等于无风险,认为货币基金无风险是一种错觉。”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高管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最致命的就是流动性风险。”

  在公募基金业,货币基金这一品类正值鲜花着锦时。

  从上半年数据来看,公募基金的资产总规模已经突破了10万亿元大关。在净增加的9149亿元中,货币基金贡献了7832亿元,规模占比高达86%。有市场人士表示,货基是“中国公募基金市场上发展最为成功的一类产品”。

  不过,阴影与光明相伴,货币基金的风险也值得注意。

  货基势头火热

  “上半年产品不好发,卖得好的主要是货币基金。”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从基金公司二季度排位来看,凭借1.52万亿元资产总规模占据规模首位的天弘基金以及紧随其后的工银瑞信基金,都是货币基金大户。此外,建信基金、招商基金等“银行系”基金的货基规模也都名列前茅。

  从新产品发行来看,截至二季度末,今年共有44只货币基金成立,发行规模总额为484.91亿元,而在去年上半年仅有14只货币基金成立,发行份额169.48亿份。

  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是受益于货币基金的高收益率。今年以来,受金融整顿及股债双杀等影响,资金颇为紧张,市场利率逐步上行。近期货币基金7天年化收益率均值已超过4%,7月第一周,共有500只货币基金的7天年化收益率突破4%。

  另一功臣或许是互联网销售渠道。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表示,日益便利的交易流程让投资货币基金对投资者更加便利,尤其是“手机移动端的业务处理”。

  业内颇为关注的蚂蚁财富于6月初开放了货币基金代销渠道,第一只代销货基是博时合惠。搭上蚂蚁金服的“快车”后,博时合惠的规模从一季度末的2亿元增至二季度末的240亿元,单季度规模暴增117倍,一跃成为全市场规模排名第36位的货基。

  此前,作为天弘基金的大股东,蚂蚁金服旗下平台销售的货基只有天弘余额宝。Wind数据显示,天弘余额宝以1.43万亿元的规模名列第一,占到了货基总规模的27%。

  随后,蚂蚁财富宣布向建信基金等多家公司开放“财富号”。7月20日,蚂蚁财富号上线满月成绩单显示,基金公司在财富号内的日均交易额环比涨幅达243%,日均客单的涨幅达190%。

  天弘基金相关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货币基金本身就是很适合大众现金管理需求的产品。”王群航亦认为,货币市场基金的资产总规模在全体开放式基金中的占比为半壁江山,将会在今后成为一种常态。

  流动性风险仍存

  “低风险不等于无风险,认为货币基金无风险是一种错觉。”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高管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最致命的就是流动性风险。”

  据了解,由于货币基金主要参与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拆借、其现在一年以内的短期债和其他的短融业务,这些业务都有现金流充足、流动性高、风险低的特点,因此长期以来,投资者对货币基金存在的风险几乎视而不见。

  “卖产品给投资者的时候,销售人员基本上也都会给客户强调,货币基金几乎不存在风险的观念。”一家基金公司营销策划部人士表示。

  然而,货币基金的基金合同上,却从来没有对货币基金的无风险约定。

  以一只规模排名靠前的货币基金合同为例,基金管理人的管理目标只是“在保持基金资产的低风险和高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回报。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也曾提示,虽然余额宝等货币基金产品的资金最终大部分仍会进入银行体系,但其作为现金管理工具,过快的增速及过大的规模仍蕴藏着流动性风险,存在类似存款“挤兑”的可能。

  此前,天弘基金将个人持有余额宝的最高份额由100万份调整为25万份,就有业内人士认为意在分散其风险。

  董希淼表示,货币基金可以随时赎回,且只能依靠新申购资金以及变现持有资产两种方式补充流动性,最怕遇到的就是集中巨额赎回。

  而且,业内人士透露,有不少基金公司都采用增强型的投资方式,加杠杆做存单。“收益率特别高的那些货币基金,很可能有杠杆存在”。

  上海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货基的收益率,基本上是盯住短期的市场基准利率跟着变的,所以对资金面非常敏感。”

  “2013年6月,市场资金面特别紧张,银行间市场利率飙升,隔夜和一周拆借利率都上升到10%左右。当时,货币基金收益率只有3.5%左右,一看利差这么大,很多机构立刻从货币基金赎回,投到银行间市场。”该人士回忆称,赎回潮下,由于其投资债券尚未到期,基金公司不得不亏本出让底仓,并用自有资金垫资应对赎回,流动性压力巨大。

  在国外,爆仓踩踏的惨剧真实发生过。2008年9月16日,美国历史悠久的货币市场基金管理公司——储备管理公司(Reserve Management)旗下数只基金净值跌破1美元,一度出现大规模的赎回行为,还差点引发了整个货币基金行业的“挤兑”。在美国政府的强力介入下,公司采取暂停赎回、加入临时保护计划等措施,最后才得以避免系统性风险。

  近日,国外评级机构惠誉也对中国的货币基金市场发出警告:“中国的货币基金资产集中在少数几家基金公司,其中前三家基金占了当地货币市场基金资产的三分之一。”惠誉认为,这种高集中度可能会增加风险,因为大量或突然的资产重置可能会影响市场流动性或定价动态。

  产品选择有学问

  “面对赎回风险和高度的流动性要求,规模大的货币基金更有优势。”北京一位基金研究人士说。

  上述基金研究人士建议投资者,尽量选择成立时间久、规模大、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的老基金,这类基金投资经验丰富、运作成熟,抗风险能力也较强,而且赎回潮一般发生在机构投资者身上,如果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较高,则可以避免大额赎回给基金带来的不利影响。

  同时,尽量选择低杠杆、投资品种剩余期限较短的基金产品,因为一旦市面资金突然紧张,基金投资债券可能无法覆盖高杠杆成本,杠杆越高,流动性风险越大;同时,组合的剩余期限越长,流动性风险一般也会越高。

  国际金融报见习记者  杨月萦

【编辑:姜雨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