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如何看待中国外汇储备九连涨?并非越多越好

2017年11月14日 16:09 来源:中新经纬 参与互动 

  2017年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升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截至10月末,外汇储备规模为31092亿美元,较9月末升7亿美元,且连续9个月回升。这说明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在迅速减少,资本流入中国的速度在加快,贸易出口增长初见成果。

  作者 丁一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作者 丁一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在诸多因素中,人民币贬值压力减少大概是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实,外储增长是相对于前两年外储减少而言。而在这一问题上,我们的某些舆论已经把外储推到了一个无可退让的地步,似乎外储减少就是中国的损失。其实,外储管理不应该是个只能增长不能减少的过程。

  探因我国外储增减

  2014年,中国外储最高的时候,规模达到3.99万亿美元,马上就要突破4万亿美元的大关。2015至2016年,外储却迅速下降,下降近9000多亿、近万亿美元。所以,一些评论就认为,外汇储备的减少,是我们管理不善。

  其实,2009年末,我们的外储只有2万多亿美元,不到5年,外储就几乎翻了一倍。那时候,我们没有担心“热钱”的流入,而从2015年起,我们倒开始担心“资本外逃”了。

  2015年后,看到外储迅速减少,以为人民币汇率贬值会成为长期趋势,一些中国的储户也加入了资本外逃的行列。还有一些中国人以各种“投资”名义,把资金挪到海外去炒房地产等。2016年,外汇管理机构担心外储大幅减少,会加大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便加强了资本管制,商务部也加强了对外投资的审查,汇率下滑的压力因而得到缓解。

  2017年,资本流向反转,中国的外储连续上涨。这是由于几个外部与内部原因造成的。

  从外部因素看,美联储升息非常谨慎,每次升息幅度很小,而间隔时间很长。这使美元升值预期减弱。而中国经济转好,有些新兴领域发展势头强盛,吸引了一些外来资金,表现为外储增长。另外,全球经济好转,中国出口贸易好转,结汇增加,外储也就跟着增长。中国外储中美元资产比例最高,由于美联储回归正常货币政策的过程很缓慢,人们开始放松,不那么担心会刺破美国股市泡沫,美元资产表现良好,中国外储投资美国金融市场的部分就会增长。

  不必过多关注,外储太多未必好

  虽然外储增长不是什么“坏消息”,但舆论如此关注外储却使管理外储的机构进退两难。中国有一股强大的声音认为,任何外储的减少,都是损失。似乎外储只能增长,不能减少。其实,外储需要很强的流动性,因此外储不能投资收益好的长线产品。从投资角度看,外储太多说明我们使用资本不够精明,它并不一定是好事情。

  外储计算很难办。如果吊在美元一棵树上,肯定风险过大,需要分散投资风险,加入更多其他货币计价的金融产品,但我们计算外储规模时,又要换算成美元或人民币,那么,当美元升值时,外储规模肯定会缩小,因为其他货币资产“贬值”了。但美元贬值时,用美元计价的外储规模就会增加。美元资产在我们的外储中仍然占最大比例,所以当美元汇率不稳时,就会造成外储统计很大的波动。当汇率波动时,我们担心外储缩水就没有什么道理。

  其实,外汇储备本可以是主权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博弈的一种工具。但如果我们只允许外储增长,不允许外储下降,那么就等于放弃了用外储来作为工具的权力。美元仍是国际体系中的霸权货币,欧洲国家以前大量使用美元,却深受其害。比如,前些年美国对法国、德国的银行处以大额罚单,一罚就是几十亿美元,理由是这些欧洲银行与美国制裁的国家进行了美元交易。欧洲国家于是开始搞外储多样化,在欧中双边贸易结算中采用人民币代替美元,并加大人民币储备。前两年,人民币汇率下滑,如果欧洲国家只看外储规模,岂不要担心这种战略的后果?

  我们已经是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家,不应该再抱着外储只有不断扩大才有益的看法。我们成为净资本输出国,在发达经济体及新兴经济体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不断上升。除了一些特定的项目可以用人民币外,海外投资仍然要消耗大量“硬通货”,也就是我们的外储。在这种背景下,随着我们对外投资的增长,我们的外储自然会减少。但这种减少非但不是什么坏事,还可能是好事,因为它预示着未来更多的收益,而且不仅是金融收益,还会有更大的战略收益。

  所以,我们要抱着更为辩证的思维来看待中国外储规模的变化。(中新经纬APP)

  【专家简介】丁一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编辑:李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