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债券俱乐部春季论坛聚焦金融监管 献策市场发展

2018年04月26日 21: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债券俱乐部春季论坛聚焦金融监管献策市场发展
    26日,由债券俱乐部、京东金融、衡泰软件联合主办的以“金融监管:创新与挑战”为主题的债券俱乐部2018春季论坛在京举行,与会的经济学家、业内代表、企业负责人等围绕金融强监管与防风险的相关议题展开讨论,共议金融市场未来发展之道。 夏宾 摄

  中新网北京4月26日电 (夏宾)26日,由债券俱乐部、京东金融、衡泰软件联合主办的以“金融监管:创新与挑战”为主题的债券俱乐部2018春季论坛在京举行,与会的经济学家、业内代表、企业负责人等围绕金融强监管与防风险的相关议题展开讨论,共议金融市场未来发展之道。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今后三大攻坚战之首,并明确“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今年两会期间,金融监管迎来“一行两会”新格局,防控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将是金融领域今后一段时期的重中之重。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霍德明认为,金融监管本身就是制度,创新与挑战就是制度的改变,有些制度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但金融监管制度要随着金融市场的变化不断更新迭代。

  霍德明指出,金融监管应顺应金融市场,既要允许市场发展壮大,又有时刻警惕泡沫发生,这在于金融监管尺度的拿捏,需寻找金融监管的最优选择。

  眼下,中国金融市场最为关注的就是资管新规的出炉。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认为,资管新规将是近10年以来,金融监管方面规格最高的文件,可谓是“十年磨一件”,而资管新规的落地将重塑整个金融业态,也是金融强监管进程的一个里程碑。

  张旭特别指出,在对金融监管政策进行研判的过程中,市场通常会犯两类错误,一是只知道自己所知道的,导致市场不可能预期到政策,二是只愿意相信愿意相信的,导致市场低估监管所造成的影响。

  张旭认为,对金融行业的强监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会在短期内结束,而且加强监管的目的是重新塑造一个更为健康的金融生态,而不仅仅是让某个具体的指标下降,是要持续地让市场感到压力。

  衡泰软件资管、资金产品线行业总监薛奋飞认为,资管新规的推出将影响行业经营模式,例如,通道模式逐渐要转变为主动管理、主动服务模式,收入由通道费转为管理费;银行资管子公司化,专业的资产管理模式与经验,实现与母银行的风险隔离;银行资管中收主要来源不再是投资利差的收入,利差模式逐渐转为管理费模式;打破刚兑付,发展净值型,加强流动性管理,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谈及未来资管新规对债市的影响,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说,债券中的期限利差与信用利差均回归常态,在流动性管理诉求上升,资管新规公布后,理财也会用类货币试水。

  他说:“以资金池为特征的银行理财和券商资管规模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没做起来,正规投资于短期限高等级债券的货币基金规模一枝独秀。”

  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有限公司估值专家张天宇指出了当前中国债市的问题。他表示,2015年以来,中国公募债构成实质违约的达25例,违约公募债发行人的存量债余额约占我国信用债规模的0.3%,违约原因主要是行业低迷、政策变化、控制权变更、控制人问题等问题。

  当前,中国债券市场违约信用风险特征是违约企业性质的变化,从民企扩大到了央企,违约企业所处行业迁移,从钢铁、煤炭行业扩大到了其他行业,债券性质则由私募债扩大至公募债。

  中国银河证券债券分析师刘丹认为,今后政策将是宽财政、稳货币、严监管、促改革的政策组合。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将加强,房地产行业、地方政府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挤压将减弱,长期来看债券市场分析将重回基本面,长债具有较好的配置价值。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副秘书长安国俊呼吁在绿色债券方面下功夫。她指出,中国相关绿色债券市场的出台也会推动全球债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其中考虑到中国目前所遇到的环境挑战不仅包括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还包括应对空气污染、土地和水污染等,中国绿色债券的投资范围要比绿色债券国际市场所包含的更加多元化。

  另一方面,从绿色债券适用范围上看,气候债券倡议将所有与化石燃料有关的项目都排除在外,而中国规定适用于清洁煤炭,而对于承担环境责任的机构投资者来说,这一差别十分重要,这也符合巴黎气候峰会达成的减少排放承诺。(完)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