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IPO申请又现堰塞湖 高通过率给了企业勇气?

2019年07月04日 09:16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股市建言

  监管层曾经为“如何化解IPO堰塞湖”而绞尽脑汁,如今再现堰塞湖现象,需要监管层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予以化解。

  A股IPO排队企业再现堰塞湖迹象。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包括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在内,处于正常审核状态的IPO排队企业共有491家。在2018年同期,排队企业仅为315家。这意味着,一年来拟IPO排队企业数量激增55.87%。

  此前因IPO暂停,排队企业峰值一度接近700家。2017年10月,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履职后,在“审核从严”的监管理念下,在“终身追责”的责任追究机制下,IPO过会率大幅下滑,众多申请上市企业知难而退,还有很多企业撤回申请材料。截至2018年8月底,IPO排队企业降至289家,排队企业数量首次步入“2”时代,IPO堰塞湖现象初步化解。

  按照上述发展趋势,有机构预测,到2019年8月,IPO排队企业数量有望降至100家左右。更有乐观者预计,在不远的将来,IPO会实现“随报随审”。然而,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却显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IPO排队企业不仅没有继续下降,反而强劲反弹,显然出乎市场意料之外。

  IPO排队企业再现堰塞湖现象,源于多方面因素。首先,6月份是拟IPO企业申报窗口期。统计显示,2019年6月,新增IPO申报企业数量达172家,2018年同期仅37家,增幅达364.86%。一旦过了6月份,IPO企业申报材料需要提供截至6月底的相关数据,企业申报时间将推迟,因此,很多企业选择在6月份之前排上队。

  其次,2019年IPO过会率大幅提高,一些拟上市企业产生侥幸心理,企图浑水摸鱼。此前“审核从严”的监管理念,曾导致2018年IPO过会率大幅下滑至55.56%,尤其是“上六过一”审核结果的出现,对拟上市企业的打击巨大。但今年以来,IPO过会率大幅回升至83.33%,甚至出现连续7周100%过会的盛况。这么高的过会率,对拟上市企业的吸引力非常大,就算部分企业明知不能过会,也会抱有侥幸一试的心理。

  三是IPO风向转变。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IPO审核窗口指导存在净利润“红线”,主板申报IPO企业被要求“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8000万元”,创业板“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今年以来,净利润“红线”似乎有“松口”迹象,很多净利润较小的企业也能上报材料,审核进展也很顺利,从而形成“羊群效应”。

  四是撤回材料企业回流。2018年IPO审核曾出现多家企业临近上会前撤回申请材料的现象,三只松鼠就是典型代表。曾经撤回申请材料的三只松鼠,在今年重新上会后顺利过关,对市场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对那些撤回申请材料的企业无疑是一大鼓舞。实际上,在新增排队企业中,就不乏曾经撤回材料的企业。

  五是保荐机构逐利性使然。保荐机构如果没有保荐项目,就不会有保荐收入,保荐机构的业绩就会受到影响,进而波及从业人员的收入。因此,保荐更多企业上市,是保荐机构的动力所在。

  前几年,监管层曾经为“如何化解IPO堰塞湖”而绞尽脑汁,如今IPO再现堰塞湖现象值得警惕,需要监管层结合过往的经验和教训,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予以化解,不要等到“尾大不掉”之时再忧心忡忡。一方面,在事中审核阶段“强监管、严审核”的原则不能丢;另一方面,是事后追责,对财务造假、粉饰业绩的IPO企业,及相关责任人“严惩不贷”的底线不能丢。

  □曹中铭(财经评论人)

【编辑:郭泽华】

>金融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