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四川警方历时5个月破获一特大制毒案

2011年09月20日 20: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四川警方历时5个月破获一特大制毒案
警方现场查获大量制毒工具、麻黄素和冰毒。 中新网发 张怀安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成都9月20日电(刘忠俊 张怀安)记者20日从四川彭山警方获悉,随着最后1名犯罪嫌疑人的落网,公安部挂牌督办的 “5.10”特大制毒案经警方5个月的奋战成功告破。该案共摧毁制毒窝点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扣押涉案车5辆、制毒原料麻黄素204.6公斤、麻黄液体约42吨、麻黄草14.9吨。

  企业生产气味难闻 民众举报引出大案

  2011年年初,彭山县青龙镇永远村的村民反映,当地一企业生产产生的气味刺鼻难闻,严重影响周围村民的正常生活,请求公安机关出面制止。

  接到村民反映,社区民警来到企业所在地,发现厂门紧闭没有人,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香焦水、臭鸡蛋等混合气味,让人十分难受。警方通过工商、税务等部门查询,均无这家企业的任何信息。

  难道是一个地下黑厂,生产的是有毒有害物质?

  附近村民反映,该企业是几个成都人开的,说是用青蒿草熬中药。熬青蒿草怎么会有这么难闻的气味呢?情况立即引起了民警的怀疑,决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当晚深夜,民警利用夜色掩护,爬上围墙往厂内探望,发现有几名工人正在将锅炉里烧的水注进两个大水池里搅拌。

  围墙外墙边埋有一水管,隐蔽地将污水直接排入了眉洲河中。民警取样送检,水样中检出吗啡、麻黄素等毒品成份。经市县两级警方综合分析这家企业涉嫌制毒,并迅速成立了“5.10”专案组。

  案情重大曲折 公安部挂牌督办

  就在各项侦查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时,一个意外打乱了警方全盘计划。5月中旬,当地环保部门也接到群众投诉,派出工作人员到该厂调查情况。随后,民警发现该厂工人将厂内机器、设备陆续搬往车上,有转移的情况。

  情况突发,加上对该团伙的成员结构、幕后操作情况等一无所知,加上掌握的证据,对该团伙进行彻底打击还有一定难度,警方决定暂不实施收网。

  红色别克车成线人 引出窝点

  按照既定方案,专案组迅速分成三个组,一组守现场监控,一组负责跟踪红色别克车,另一组从车牌上入手以车找人。查询车辆信息,得知红色别克车主系成都某汽车租赁行,顺线查到驾驶员“眼镜”家住成都市成华区双林路。

  7月1日,民警侦查发现,“眼镜”和一个“胖娃”每天下午都要到茶房与一个叫“曾眼镜”的人聚会,“曾眼镜”在成华区青龙乡石岭村有一小厂。秘密提取该厂排出的废水,检测出含有大量麻黄素等毒品成分。

  2011年7月20日下午,就在专案组准备收网时,一辆江准厢式货车开到该厂门外,装运生产的东西。专案组随即放弃收网,继续跟踪侦查。

  经侦查发现,江准厢式货车每隔一两天都要到厂里来拉一次东西。专案组派禁毒大队民警小磊扮成摩的驾驶员,在货车经常出没的乡村公路守候。7月24日,侦查员小磊成功发现厢式货车的目的地——成华区龙潭乡保平村一空旷砂场旁四周封闭的小院。

  实地调查发现,小院周围空气中散发的刺鼻气味比在彭山青龙的小厂还要浓烈,由于附近居民较少,未引起大家反感。警方初步判断,该院应是毒品深加工提炼之地。

  百警突袭 直捣毒巢

  7月25日中午13时30分,110名特警配备了足够的武器、警械、车辆、取证器材和防护装备后,分成4个组,悄悄潜入个抓捕点等候。当日下午17时,犯罪嫌疑人“眼镜”被专案民警制服。并在其暂住房中现场收缴麻黄素4.6千克、麻黄液体147.7千克及部分制毒原料和工具。

  随后,警方在成都的另两个窝点将正在生产的8名犯罪嫌疑人控制,现场挡获麻黄草14.9吨、麻黄液体41吨、麻黄素200余千克、氢氧化钠2.8吨。及生产锅炉等工具。

  经查,2009年8月份,“眼镜”、“胖娃”、“二娃”为谋暴利,投资100余万元,开始在成都火车东站附近,租用私人房屋制造麻黄素、冰毒,因引起房东怀疑,两月后搬至绵阳市盐亭县“二娃”家中继续制造冰毒。

  2010年2月3日,“胖娃”和“二娃”在制麻黄素过程中引发火灾,二人逃离现场。二娃”被成都“眼镜”收留,绵阳警方在火灾现场查获5千克冰毒,遂将“二娃”上网追逃。

  2010年10月份,“眼镜”在彭山青龙租好厂房,请“曾眼镜”设计安装好制造麻黄素的机器设备,让“二娃”到彭山开始制造麻黄素,因产生刺鼻味道,被环保部门制止,责令停产。遂搬迁到成华区青龙乡石岭村,重新选址用麻黄草熬麻黄水,又在龙潭乡保平村租用一废弃的厂房用来对熬出的麻黄水进行深加工,尔后再将加工后的麻黄膏送到双林路“眼镜”那里制造麻黄素和冰毒。(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