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法院出纳吞2900万公款 4年后携款潜逃暴露罪行(2)

2012年02月16日 09:4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PART2:

  堕落

  彩票暴富梦让他铤而走险

  谭明杰在韶关中院的年收入约2至3万元,那么,他花不完的钱是怎么来的?2010年12月17日,就在他携款潜逃次日被抓后,真相终于大白。

  谭明杰从2004年担任韶关中院出纳,负责管理韶关中院银行账户,保管单位现金支票及财务公章、记录出纳账等工作。谭明杰称,在韶关中院当出纳时,他负责管理七个出纳账户,包括基本户(行政账户)、一般户(法官、法警服装款户)、机关工会账户、基建账户、代扣户(代扣水电费账户)、退诉讼费专户账户和执行局往来款账户。

  买彩票让他风光过一段时间,但是接连的几次中奖,特别是那次中了10多万元的大奖后,让他迷上了博彩无法自拔,他的投入越来越大,中奖回来的10多万元都赔了下去,还欠了几十万元的债无法偿还,他于是就想到要从韶关中院的公款中套出钱来用,一心想中大奖把钱还回去,但是后来套的金额越来越大。

  四年套取

  法院2900万

  据谭明杰称,他从2006年7月3日开始从行政账户里套取现金,他以办案费、差旅费的名义在银行的现金支票上写明金额和用途,盖上自己的印章和单位会计杨某的印章,再盖上单位的财务公章,然后拿着现金支票一个人去银行从单位行政账户中提取现金。从2009年开始,韶关中院开始用公务卡报账,他于是决定从单位行政账户转账到单位商务卡,再把钱以报销的方式通过POS机打进自己个人的公务卡。

  后来,他陆续把单位基建账、工会账、代扣水电费账、法官(法警)服装款、执行局来往款账上的钱转到单位行政账户上,再从单位行政账户上提取现金。

  经法院审理查明,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间,谭明杰先后将2900多万元公款占为己有。

  PART3:疑云

  小小出纳为何能用会计公章?

  按常理,涉案的每张支票或者汇票,都应由会计杨某认真审查后盖上会计个人印章才能使用,那为什么谭明杰能拿到杨某的会计印章,并能长期肆无忌惮地使用呢?

  杨某也承认了自己在财务工作中的疏忽,他称,从2002年4月他出任财务开始,财务公章一直由他保管的,但后来2008年10月单位装修后,他和谭明杰搬入新的办公室,两人办公台是并排的,从那个时候开始,为了工作方便,相关需要的印章放在大家都拿得到的地方,也就是放在谭明杰办公室右手边的开放式抽屉里,抽屉平时也是不上锁。杨某只有月底做账的时候才用。“我也是太相信他了,他一说办事要用,我也就没有多想就给他用了。没有我的会计个人印章,他很难有机会取现或者转账,没有办法套取公款。”

  记者还了解到,韶关中院当时在财务上还有一个漏洞。他们财务报账POS机的使用需要设三个密码,分别是开机密码、转账密码和复核密码,本来财务报账POS机的密码应该由一个单位的会计和出纳分别掌管,但是银行来韶关中院安装财务报账POS机的时候是谭明杰一个人办理的,装好之后,杨某也没有去问他密码,因此谭明杰一直掌握着三个密码,因而能轻松在公私账户之间转账。

  千万巨款“蒸发”为何4年未发现?

  从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历经4年5个月,韶关中院的账户中有2900多万元的巨款人间蒸发,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个问题。如果不是谭明杰按捺不住携款潜逃,都不知道这个大窟窿何时才能被发现。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是谭明杰自身小心谨慎。谭明杰每个月都用虚假的银行存款对账单给会计做账,银行存款对账单每次也都是由他去银行拿的,拿回后,他将自己套取的金额删除,重新打印一张银行存款对账单,将余额做平,这样在单位的账本上,以及他制作的虚假银行存款对账单上都没有显示取现套钱的记录。到了2010年4月,谭明杰甚至已经把单位基建账、代扣水电账、工会账和法官(法警)服装款账填平了。为了制作假的对账单,他还找人私刻了7个假公章。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财务杨某等人的失职。杨某自己也称,按照规定,他应该核对银行账户存款余额,应该是会计定期去银行核对存款余额的情况。“但是我工作一直很忙,都没有去银行核对过,只是核对出纳交给我的对账单,都是因为我太相信我们的出纳了。”一个“忙”字,竟然就四年多没去银行核对过账目,放任谭明杰一次又一次地贪污韶关中院的巨款。(文/记者刘艺明)

【编辑:王慧】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