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杭州山区法庭仅两人一车 撤并11年后再度重建

2012年11月20日 11:19 来源:杭州日报 参与互动(0)
杭州山区法庭仅两人一车撤并11年后再度重建
庭长陶祖法(右)和书记员经常上门办案

  一座山区法庭的分分合合

  昌北法庭最早成立于1965年,附设在昌北区公所的一间办公室办公,后于文革期间被撤销。1979年,昌北法庭恢复,其间,先后租用旅馆、民房办公。1982年9月在岛石车站旁建设办公宿舍楼(即今天的昌北法庭旧址)。2001年5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化、规模化设置人民法庭的要求,昌北人民法庭被撤销,并入昌化人民法庭。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的司法诉求也与日俱增,在昌北法庭撤销的11年里,昌北百姓要打官司都得到山下面的昌化法庭,打一起官司,起码一天。遇到天气恶劣,还得推迟,所以要求恢复昌北法庭的呼声也日益强烈。

  为贯彻落实司法便民要求,临安市人民法院请求恢复昌北人民法庭建制。2011年2月28日,有关部门同意恢复昌北人民法庭,并在原址重建审判楼。当然,政府部门恢复昌北法庭应该还有地理上的考量。岛石镇紧邻安徽,许多山核桃树都是跨省而长,近些年引发的“省际纠纷”也时有发生,恢复法庭自然也势在必行。

 

  它是杭州地区最小的法庭,只有一个法官、一个书记员、一个驾驶员;它只管辖一个镇,辖区人口仅2.6万;它“三起三落”,几经撤并。它就是与公众暌别11年后,再度“出山”的临安市昌北人民法庭(简称昌北法庭)。

  大山深处的草根庭长

  昌北法庭庭长陶祖法家住在临安城区,以前在於潜法庭工作时没有特殊情况每天可以回家,但岛石镇山高路远,每天回家成了奢望。尤其案子一来,就经常要接连数日“蜗居”在岛石镇的私人旅社“欣赏”着“床前明月光”。

  岛石镇坐落在大山深处,人生地不熟成了横在陶祖法前面的首道障碍。“昌北话与临安城区方言差异很大,刚刚上山,很多话听不懂。”所以没有案子的时候,陶祖法就经常驱车一个山头接一个山头地跑,“一方面摸清村情民情,同时,也学学岛石方言。”

  来岛石镇一年多来,陶祖法对当好“娘舅”已颇有心得:“在许多群众看来,法院是很权威的地方,法官的一句话也是很有信服力的。尽管基层很多矛盾纠纷都是由村干部或镇综治办调解处理的,但有时候他们也会遭遇‘信任危机’,当事人会认为他们偏袒一方。这时候,我们这个‘外来和尚’恰恰能‘念好经’。我们一开口,当事人往往都会觉得比较权威可信,调解的僵局就被化解了。”

  为当好一个“称职”的调解人,陶祖法除了熟悉村情民情、苦练方言,还深知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于是,四个土生土长的人民陪审员就成了陶祖法紧紧依靠、密切合作的拍档。“他们熟悉村里的情况,也方便与群众交流,有他们在一旁插个话,很多事情处理起来就方便多了。所以,凡是陪审员所在村里的纠纷,他们一定都会陪同调解。有些案子,不是他们村的,只要能抽身,他们也一定会随叫随到。”

  探下身,让法律更有温度

  在昌北当法官,陶祖法经常面对的是“张家长李家短”的邻里之争。昌北法庭恢复一年来,共受理案件130余起,多数都是涉及乡情或亲情的案子。其中近一半是民间借贷纠纷,剩下的便是离婚、林权或赡养权的纠纷。

  新桥有位村民因为隔壁邻居在两屋之间的“公共用地”种了一根丝瓜,而断言对方有占地之嫌,硬是要讨个说法;三年前,仁里村的邵某借了呼日村的帅某五万元,如今,邵要帅还钱,帅竟说当时邵并没有往他卡里打钱,而邵又一口咬定给的是现金;在山核桃开打的日子里,陶祖法还经常要为一棵“越界”山核桃的归属问题山上山下来回折腾数趟……

  “都说‘一场官司十年仇’,有些矛盾纠纷能帮着劝导的我们尽量不让双方对簿公堂。大家都乡里乡亲的,有些纠纷都是气在一时,有时候,我们只要做一个耐心的聆听者,对方一吐为快了,自然就会得到些宽慰。”(临安记者站 管光前 通讯员 陈晓华)

【编辑:王浩成】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