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企业筑高墙养恶犬抗拒执法 质检官员坦言打假难

2013年01月23日 11:24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涉及多行业,部分危害健康安全;规模扩大,呈团伙化;手段翻新,取证难;部分行业“潜规则”,形成质量安全隐患;执法环境待完善,地方保护严重……

  1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负责执法打假的“头号官员”、该局执法督查司司长严冯敏,用上述诸多关键词,勾勒出当前制售假冒伪劣问题的突出严重性及执法打假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家质检总局和公安部联合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两部门相互配合,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以下简称“两法衔接”)工作情况及所获成果,通报了10起“两法衔接”典型案例。

  据严冯敏此间介绍,自2010年10月国务院部署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以来,质检总局突出食品、农资、建材、汽车配件、大宗出口商品等重点产品,从抓大要案入手,在全系统开展了“双打”专项行动和“质检利剑”行动:两年来共查处各类质量违法案件28.14万起,货值123亿元,移送公安机关处理2906起;2011年共查办大案要案1690起,比上年增长2倍,2012年查办2347起,又比2011年增加38.9%;以加大执法打假力度为先,集中整治了一批重点地区的老大难问题,如深圳手机,经过两年来集中整治,基本解决了量大面广“山寨机”的质量问题。

  另有公安部有关负责人此间提供的数字:其间,公安机关开展了“亮剑”专项行动,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4.4万起,涉案总价值达241.5亿元。仅2012年3月至8月的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就破获假冒伪劣犯罪案件2.8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6万名,接近2011年全年打击水平。

  但面对这些可谓“相当不错”的执法打假成绩单,执法者却忧虑未减。

  每月25天“企业宁静日”

  执法部门不得入内

  何忧之有?先说被地方保护这一老问题笼罩的执法打假环境,仅一个细节便可“一叶知秋”:据质检总局有关方面提供的情况,有的地方通过会议或口头打招呼等形式规定“企业宁静日”,规定每月有15至25天不等,禁止质监等执法部门到企业进行检查。

  这不仅令听者哑然失笑:“每月一两天也就罢了。这一个月中有几天‘不宁静’呢?干脆还不如直说‘执法者不准入内!’”一位同行说。

  严冯敏介绍这些情况时说,个别地方有党员干部从事制假活动,有的地方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整治,有的地方限制执法打假案件信息公开。

  他以河北文安质监部门查处的假冒化妆品案件为例说,制假者为当地村党支部书记,筑高墙、养恶犬、设电子探头监控,暴力抗拒执法打假,制假规模巨大。在对该窝点的执法过程中,违法产品用15辆卡车拉了一夜才全部运走。

  规模大团伙化

  部分案件性质十分恶劣

  除了执法打假环境有待改善,地方保护干扰执法在个别地方仍较严重,严冯敏如此概括制售假冒伪劣问题与所应对形势的严峻性:假冒伪劣问题涉及多个行业,部分违法行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安全;造假规模有扩大趋势,部分违法活动呈团伙化;造假手段不断翻新,增大执法取证难度;部分行业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潜规则”,带来质量安全隐患。

  2012年以来,质检总局先后专题公布了45起大案要案,涉及食品、农资、建材、汽车配件、家用电器、通讯器材、生活日用品、机械设备等8大类32种产品。严冯敏称“部分案件性质十分恶劣!”如吉林四平质监、公安部门联合查办的“甲醛啤酒案”,不法分子在啤酒中加入甲醛和工业盐酸;浙江杭州质监、公安部门联合查办的“问题火腿案”,在现场查获敌敌畏、亚硝酸钠、过氧化氢等多种非食用和有毒有害物质。

  说到造假规模加大与团伙化倾向,此间公布的典型案例可作注释:深圳市场监管局查办的假冒苹果、三星等品牌手机显示屏案件,涉案货值高达3200万元;甘肃兰州质监、公安部门联合查办的“黑心棉”案中,仅仅根据一个窝点取得的线索,共追查破获8个省(直辖市)37个窝点的46起违法案件,累计涉案金额840余万元;广西南宁质监、公安部门联合查处的“苏某假冒润滑油窝点案”,以苏某为首的家族式制假、售假团伙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涉案产品涉及十一个品牌,涉案金额520余万元。

  造假手段“与时俱进”

  执法取证难度大增

  多年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常被用来形容造假手段花样翻新和执法者的疲于应对。如今,造假者的“智慧”仍令人“叹服”。近期质检部门查获一批假冒进口葡萄酒案件,造假分子通过进口少量红酒取得相关通关单证,以应付执法检查,然后大量生产假冒国外品牌葡萄酒。

  “此类案件的查处需要跨国取证,使执法取证难度大增。”该局执法督查司一位多年参与一线打假的人士说。

  据介绍,制假者利用网络建立销售渠道、采用高科技手段从事违法活动等,也是近年的新花样。江苏南京质监部门查办并移送公安机关的“八百度数码公司制售假冒硬盘案”,制假分子制售假冒苹果、希捷、三星、西部数据、东芝等多个品牌移动硬盘,货值共计2198万元,主要就是通过网上销售。

  加油机计量造假手段几乎一两年就有新变种,可谓“与时俱进”:“2008年前的造假是改动加油机主板,2009年使用遥控器,目前使用U盘。”严冯敏说。

  一些“潜规则”并非捕风捉影

  记者了解到,在当下中国有着广泛知名度与多种复杂“实用性”的“潜规则”,在部分行业的一定范围内确实存在。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此间历数了这些“潜规则”:

  白酒产品伪造产地,虚标年份,以勾兑酒冒充酿造酒,以小酒厂产品为基酒,通过调配口味摇身一变即成为名优白酒;葡萄酒以国产酒冒充进口酒,以智利、阿根廷、西班牙等国葡萄酒冒充法国葡萄酒,利用标签夸大宣传;食品生产加工中为改良外观、口味或延长保质期等目的而使用有害原料、添加物质,采用有害工艺;复混肥有效含量不足;农药中使用高毒高残留成分;建材行业部分生产经销单位与建筑施工单位串通生产和使用劣质建材;液化石油气中掺混二甲醚等等。

  一些行业一旦形成了“潜规则”,就会产生慢性但终有一天会爆发的品质“疾病”。“潜规则”问题,这也成为当前执法打假所要应对的严峻形势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记者韩乐悟)

【编辑:王永吉】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