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1岁男孩彻夜不归被打死 父亲称只想教育儿子

2013年05月23日 13:13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棍棒教育”为何还有市场

  【权威声音】

  11岁的小魏贪玩游戏彻夜未归,等他回家后,亲生父亲用铝合金管“教育”了近20分钟,几个小时后小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近日,魏某因故意伤害罪,被江都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

  一个奇怪的节日——4月30日“国际不打小孩日”在中国遇冷了。“国际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1998年发起的。也有人将其译为“无巴掌日”或“拒绝体罚日”。

  这个节日的口号是:“请来试试看,至少在这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将会发现,这天过后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可是十余年过去,直到今年都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节日。是节日没有影响力,还是“棍棒教育”实在积习难改?

  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999年“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家里,6.4%的孩子经常挨打,17.5%的孩子有时挨打,47.3%的孩子很少挨打,从未挨打的孩子仅有28.8%。2005年时依然只有不到30%的孩子完全没接受过“棍棒教育”,可见其影响之深。

  据检察日报报道,“棍棒教育”的普遍存在,以及“国际不打小孩日”的遇冷,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看来,都与中国传统思想中儿童权利的缺失有关,儿童没有地位,是大人的附属品,因此有“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之说。孙云晓说:“中国对父母的称呼是‘家长’,‘家长’就是家长制的缩影,表明父母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周哲 整理

  儿子彻夜不归被“教育”

  34岁的魏某是江西人,1995年起,来到江都做铝合金生意,在江都开了一家铝合金门窗店。小魏是他和前妻所生的孩子,事发时只有11岁,上小学五年级。

  2013年1月2日14时许,小魏彻夜玩游戏未归,他回到家后,魏某很生气,拿起店里的铝合金管殴打小魏臀部、大腿等部位时间约20分钟。在小魏认错后,魏某停手。当天18时许,魏某见小魏气息微弱,便将他送至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鉴定,小魏系因被棍棒类工具反复多次击打臀部、大腿等部位,导致大面积软组织挫伤,引起挤压综合征、创伤性休克而死亡。

  父亲称只想教育儿子

  记者了解到,魏某称,儿子小魏经常出去玩,一个月夜不归宿七八次。案发前一天早上,他喊小魏吃早饭,结果小魏起床后说要小便,就趁机溜走了。夫妻俩吃完早饭就开始找,直到案发当天下午才在一家游戏机室找到他。

  随后,小魏跟着父亲回家。到家后,魏某还是很生气,就拿了一根铝合金钢管打小魏,打了约20分钟后,小魏求饶:“爸爸别打我了,我疼,我以后不出去玩了。”听到儿子求饶,魏某停下了手。小魏随后上床睡觉。

  当日17时许,魏某的妻子喊小魏吃晚饭,小魏醒来后要喝水。喝了几口水后开始吃晚饭,但只吃了两三口小魏就吃不下去了,魏某给儿子买来饮料,但儿子喝了就吐了出来。魏某觉得儿子情况不对,急忙送儿子去医院。

  魏某说,在路上儿子还说话,到了医院,医生看了一眼就说孩子不行了,瞳孔已经放大,抢救了20多分钟还是不行。魏某说,小魏之前也常去游戏室玩,为了让儿子改掉玩游戏的毛病,他也经常用铝合金管打,但没有这次打得重。“我不是想伤害他,我只是在教育他,希望他能好好读书,别贪玩了。”魏某在庭审时说。

  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魏某的辩护律师认为,魏某不是故意伤害儿子的,他是过失导致小魏死亡。对此,法官认为,魏某是一个从事体力劳动的壮年人,在明知孩子已有一天多没吃饭和休息的情况下,出于气愤,用铝合金管击打一个11岁的孩子,时间长达近20分钟,导致了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犯罪。

  法院认为,魏某非法故意伤害他人,致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案发后,魏某在医院主动接受公安机关抓捕,可视为自首,同时,法院综合考虑魏某有积极抢救行为、归案后认罪态度好等情节,故作出上述判决。

  心理专家:家长应先控制情绪

  金陵晚报“家长学堂”公益辅导老师、南京金尊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杨晓红告诉记者,面对孩子屡教不改的错误时,家长往往很难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冲孩子发火管教。可事后想起来又会后悔这样的举动,因为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很容易说一些伤害孩子感情的话,或做一些伤害孩子的举动,很容易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印象。

  杨晓红说,在感觉自己情绪失控的时候,尽量不要去管教孩子,可以先停下来,做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同时告诉自己,对孩子要耐心一些。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能力、心智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有限,需要父母的帮助。孩子犯错误时,别急着先去处理孩子,可以让自己先冷静下来,和孩子好好谈谈,再决定怎么解决。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管教孩子,孩子绝对不是“打”出来的,冲动的结果,往往会让事物往更坏的方向发展。

  不少人在童年时代都有因调皮捣蛋而遭父母“修理”的经历。近来,网友“非诚打扰”在网上发起《晒晒小时候被爸爸妈妈用什么“武器”修理过》的一项小调查,让不少网友回忆起了童年挨打的“不堪往事”。

  尺子、拖鞋、藤条、鸡毛掸子、扫帚、擀面杖、棍子、板砖、水桶、橡皮筋……在网友口中,爸妈“修理”自己的武器可谓五花八门,让人眼界大开。

  网友“划风之吻”感慨道:“简直是不愿意回忆,我那暴躁的老爸,抓到什么就开打,竹竿不晓得打烂多少根,还有搓衣棒、扫把,最可气的是我越哭他打得越凶。”

  让网友“他山之石”印象最深的武器则是竹扫帚,他在帖子中称,这种农村常用的竹扫帚很粗很长,有成年男子的手臂那么粗。 (通讯员 陈应都 傅银华 金陵晚报记者 姜静 吴颖)

【编辑:王永吉】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