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苍蝇猛于虎”不要扰了“反腐意志”

2013年08月21日 10:41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8月19日,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联合发布了2013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 舆 情 与 危 机 管 理 报 告(2013)》。蓝皮书称,“打老虎”和“拍苍蝇”成为反腐领域的形象比喻。比起“老虎”,“苍蝇”数量大,传播病菌范围广,其危害面更广、更深。(8月20日《京华时报》)

  “苍蝇”猛于“虎”?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是否靠谱,意欲何为?经过笔者一番剖析,鉴定结论如下:这纯属一个不严谨的比喻,有失调查报告应有的科学性水准;将二者放置到一起做比较学上的阐述,不但会出力不讨好,而且会误导公众。

  从生态学角度讲,“苍蝇”和“老虎”是共生的,腐败这档子事儿,从来就是上下级一窝一片,每个“苍蝇”头顶上,都会闪现着或大或小的“老虎”身影;而打掉一个“老虎”,经常会发现千只万只“苍蝇”在此处寄生。唯有一边拎出“老虎”铲除土壤,一边奋力拍打乱飞的苍蝇,才可能期待苍蝇绝种的那一天。

  从语言学角度讲,“苍蝇”和“老虎”本来就是相对的比方。比喻这东西,是最容易偏离科学性的——“苍蝇”确实让人恶心,还传播细菌,可老虎是要吃肉的,是会张开血盆大口吃人的。腐败危害性,不能光看表面上刺激不刺激老百姓,更要看遮盖在背后的本质。

  从法治学角度讲,无论什么人,无论什么级别,无论涉案多少,一旦突破了法律底线,进行贪腐,其性质就是一样的,都必须令其付出代价。大家最怕的就是“只拍苍蝇,不打老虎”,现在以舆情研究报告的形式,突然有人开始强调“苍蝇比老虎危害更大”,你让老虎们怎么想,可以松口气了?你让苍蝇们怎么想,叫屈喊冤觉得自己成了冤大头、倒霉蛋?

  综上而言,有关机构以科学研究的名义,指望仅是以舆情大小做依据,对比评估“苍蝇”与“老虎”的危害性,继而形成结论性的概念,这是一个不科学的比较,一个不严谨的结论,结果一定是一个很糟糕的错误。

【编辑:王安宁】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