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电子眼”外包模糊了执法边界

2013年08月29日 10:38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作为交通执法人员现场执法的补充,“电子眼”对违反道路交通法规行为具有一定威慑力。但由于维护成本等问题,近年来有些地方开始将交通“电子眼”外包给企业经营。

  将“电子眼”外包出去,缓解了地方公益性投资缺乏和警力不足的现实困难,但这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一种变更执法权的行为,正确与否值得商榷。一则,“电子眼”属于公益性管理,不能成为“以罚代管”的“神器”,让执法成为逐利行为。二则,将“电子眼”外包给私人公司,在某种意义上等于赋予企业行政执法权,把权力衍变成了商品。而执法权一旦脱离了制度的约束,很可能沦为牟取私利的工具。人们因此担心,作为执法依据的“电子眼”外包给了私营企业,执法的公正性难以保证。

  “电子眼”执法权外包行为从根本上模糊了政府与企业、公权力与市场的边界,不仅会严重损害公众的利益,也不可避免地伤及政府形象。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应该予以叫停,以维护执法的公正性。(徐大发)

【编辑:王硕】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