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全国法院系统开官微近千家 17省份微博直播庭审

2013年09月24日 08:12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图为9月18日,南京中院微博直播饿死女童案新闻发布会。/图为9月17日,北京法院官方微博直播冀中星爆炸案庭审。

  17省份法院官微直播庭审成常态

  9月22日上午10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在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济南中院官方微博对此进行直播。34条长微博将长达5万字的判决呈现在世人面前,网友足不出户就能“旁听”宣判。

  9月18日,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直播“饿死女童案”庭审;9月16日,北京法院网官方微博“京法网事”现场播报“大兴摔童案”。

  新媒体时代,司法公开载体不断扩容。近期,大案要案庭审微博直播频繁,引发公众对案件本身以及法院微博的广泛关注。

  全国法院开设近千官微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早在2012年3月审理iPad商标权属纠纷案时,就大胆尝试通过官方微博全程直播案件庭审过程。

  今年6月和7月,备受关注的王书金强奸杀人案在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两次开庭审理,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通过官方微博进行了庭审直播。而在8月22日至26日,济南中院对薄熙来案庭审进行了持续5天的微博直播。

  据统计,目前,全国法院系统开设官方微博已近千家,17个省份开展了微博直播庭审,法院通过微博发布庭审以及法院工作相关情况渐成常态。

  今年6月28日,全国法院微博群建设推进会在黑龙江省召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主要领导要亲自关心和过问法院微博建设工作,把法院网站和官方微博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落实人员、设备、经费等保障措施,为网站和微博的开通与维护、发展与壮大创造良好条件。各地法院网站和官方微博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以中国法院网和人民法院报官方微博为中心,努力把法院网和官方微博建设成回应群众呼声、落实司法公开、展现法院形象、推进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新的重要舆论阵地。

  目前,作为司法公开的一项重要举措,微博直播庭审正逐步向各级人民法院推开。

  “司法处于社会矛盾纠纷的风口浪尖,开通微博就是选择了坦然面对、全面公开与真诚沟通。坦诚公开只会让司法愈加自信。”广东高院常务副院长陈华杰对记者说,广东法院系统已开通77个官方微博,拥有粉丝和听众500多万。微博的广泛运用,进一步提高了司法透明度。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1年开通官方微博“豫法阳光”,充分利用微博快捷、高效、直观、互动的特点,及时发布全省法院受理的重大案件、发生的重大活动和重要事件。2012年,河南全省183家法院全部开通官微,并将“豫法阳光”打造为集微博、调解室、微直播活动、微博报告等为一体的“豫法阳光”品牌。据统计,“豫法阳光”开通两年多来,共发布微博22306条,处理、回应网友诉求3.5万余条,粉丝和听众达到400多万。

  直播案件社会关注度高

  记者注意到,人民法院庭审直播多为案情复杂或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案件。

  王书金强奸杀人案中,由于王书金此前供述的一起案件,与早已被石家庄警方侦破的聂树斌案件非常相似。这一疑似“一案两凶”案件引发舆论一片哗然,质疑声不断。河北高院果断采用官方微博直播该案庭审情况,充分表达了各方主要观点。随后,“冤案”观点明显消失。

  “面对舆论带来的挑战,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彻底公开。”广东高院院长郑鄂曾明确表示,凡是社会关注的、有影响的案件都可以直播。

  在iPad商标纠纷案中,广东高院二审开庭前,海外媒体质疑中国法官的司法能力甚至以司法腐败说事。“iPad案庭审一经微博直播,舆论就转了调,从原来对中国法官司法能力、司法公正的质疑,转而纷纷肯定中国审判公开透明、法官自信。”陈华杰认为,由于庭审微直播有快速汇聚各方观点的功能,法院可以根据社会关注点和关切度,有针对性地回应,最大限度减少了社会质疑。

  近年来,人民法院通过官方微博直播庭审、公开宣判日益频繁。“微博直播是新媒体时代司法公开的一种有效载体,是司法公开举措的创新,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审判的知情权。”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对记者说。

  孙军工表示,推进司法公开,是促进司法公正的有力举措。各级法院在全面落实司法公开原则时,不仅要敞开法庭大门,还要创造和利用好多元的司法公开载体;不仅要公开庭审过程和结果,还要公开裁判依据和理由;不仅要公开案件审理,还要公开人民法院的其他审务工作;对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要通过庭审直播、录播等方式及时让公众知晓案件进展情况,提高审判工作透明度。

  文/图本报记者袁定波

【编辑:马婷婷】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