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随手拍违章交警不鼓励 无法形成严谨证据链

2013年10月09日 16:50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市民随手拍违章车辆

  面对小汽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市民能否用手机等设备拍下,传给交警部门作为处罚参考?近日有东莞市民不满乱停车辆堵路,“随手拍”发上微博,并向政府官微“@欢乐常平”举报,“@欢乐常平”获知消息后,及时协调交警出面解决问题。

  这一“随手拍”行为随后引起东莞网友热烈讨论,此前有相关调查称,超6成网友支持该行为。东莞交警方面称:“随手拍”可以作为交警处罚的依据,但因涉及太多问题,目前暂不考虑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市民“随手拍违章”。

  随手一拍:交警介入处理

  近日,东莞阳光网论坛上一个名为“‘随手拍’举证违章,你支持吗?”的帖子引起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网友“@tracy_姐姐”在个人微博上向“@欢乐常平”吐槽,称自己遭遇无良车主乱停车,导致自己的车子无法顺利开出停车位。“@tracy_姐姐”无法找到车主挪车,拨打122交警报警却无结果,40分钟后,涉事的车主才姗姗来迟将车挪开。“@tracy_姐姐”当时气不过,于是将现场“随手拍”,转发给了“@欢乐常平”,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对违章车主作出处理。微博发出之后,“@欢乐常平”称将“迅速转给交警部门介入处理”。

  常平交警大队也回应称,接到“@欢乐常平”转来的信息后,迅速派出民警前往处理。

  这个例子说明了微博等社交工具对交警的执法提供了一个渠道。但假设交警鼓励这种“随手拍”,若有人故意捏造事实,向交警反映假消息,反而会增加交警甄别案件的工作量。此外,普通市民毕竟不是执法人员,不能代替行使执法权。因此,这个例子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律师表示:不合法律规定

  不少网友表示支持“随手拍违章”。有网友认为,随手拍违章,多少会对那些交通违法者起到一定震慑作用。也有网民认为,既然有违法行为的照片,这些车辆的违法行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交警部门应当以照片为证,对这些车辆的违法行为予以追究。

  但市民刘先生对“随手拍违”提出自己担心:“那种恶搞图片怎么辨识?现在东莞涂改、遮挡号牌罚得很重,如果有人‘恶意整蛊’,把别人的车牌给遮了,再拍下照片去举报,车主真是有理也说不清了。”

  市民何先生则表示:“市民‘随手拍’是一种会产生法律效力的行为,交警据此制定相关规则时,不仅要慎重考虑法律方面的问题,还要考虑到会带来怎样的社会氛围。比如,会不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人人自危的氛围?”

  广东赋诚律师事务所律师谢莹称,“随手拍”是个争议话题。鼓励市民“随手拍”,相关部门有将本职执法权让渡给市民的嫌疑,不符合法律规定。若市民将图片随意公布于互联网,有侵犯被拍对象隐私权和肖像权的嫌疑。

  交警回应:不支持不鼓励

  交警部门是否真的可以根据市民提供的照片来追究被曝光车辆的违法行为呢?羊城晚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东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执法监督科。

  “相关法律明文规定,类似网友‘随手拍’的交通违法行为照片是可以作为举报线索和处罚依据的,但是前提必须要经过交警部门严格的真实性核查。”东莞交警支队宣传科负责人介绍,市民网友都有检举、揭发的权利,并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提供相关的证据、证言,与其他相关证据相互印证,经查证属实后就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但用手机拍摄并上传到网上的照片,由于其具有无形性、多样性、易破坏性、高科技性等特征,很难判断这些照片的真实性,而且,单凭几张照片无法形成严谨的证据链。

  按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行政处罚的证据采集主体应当是公安机关。该负责人表示,“随手拍”涉及太多问题,会引发各种矛盾,且有可能造成个人隐私泄露,因此,东莞交警目前暂不考虑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市民“随手拍违章”。

  网友热议

  使劲拍使劲罚

  lovingsea:那些走应急车道的,压实线左右腾挪的,要使劲拍使劲罚。

  玲玲jamie:执法仅仅依靠执法机关是不够的,需要在行政执法方面进行手段创新,用随手拍来治理交通值得提倡。

  Jacky:交警不是天天在路上,对于违章违法行为,大家都有义务举报。

  解决不了问题

  KeNny_Zeng:靠随手拍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主要还是要靠全民素质的提升。

  陆天涯:随便拍一张图片就搞掉别人几百蚊,执法权到底在谁手上?

  天涯海角:这样做不妥,不法之徒可以利用漏洞来赚钱。比如路边违停罚200元,有“拍客”把照片100元卖给车主,不然就去举报,这种情况你“买”还是不“买”?

【编辑:王硕】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