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名探破案:让石头“说话”让纤维“作证”

2013年11月22日 16:01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803”这个门牌号所代表的一支队伍,在上海家喻户晓——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这是融于城市血脉的记忆。

  从“江南神探”端木宏峪,到“刑警三剑客”张声华、裘礼庭、谷在坤。历史上的“803”英雄辈出。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变革,个人英雄主义的单打独斗已经无法胜任今日刑侦工作的需要。

  新一代“803”是一个英雄的群体。名探依然不断涌现。“合成战”“科技战”“信息战”“证据战”……他们用各自的智慧,编织出一张打击犯罪的大网,每个人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这个群体,用故事讲述“803”名探新生代的风采。

  用“老军医”来称呼王长富,可能有些戏谑。但他的确就是那种专门破解案件各项“疑难杂症”的人。

  这样说也许更好理解:在一个案件中,很多物证是有明确指向的。尸体归法医,指纹、脚印归痕检,血液归生物物证……那么,案发现场的一小撮泥土、一块石头、一张纸、一片树叶……如果它们与案件有关,该归谁?

  此时,大家往往把目光投向王长富和他的同事们。

  47岁的王长富是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刑科所高级工程师,1985年从中国刑警学院法化学专业毕业,1989年进入刑事侦查理化领域工作,至今已有24年。漫长而枯燥的检验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沧桑,也为他的刑侦生涯,积累下宝贵的经验。

  石头“说话”

  法医让尸体“说话”,王长富则让石头“说话”。

  今年初,昆山警方在一条小河里捞上一具尸体的躯干,上面绑着一块长条状的石头。因为没有头部,无法确认尸源,案情陷入僵局。经分析推断,警方初步认定案发地附近不是第一现场,犯罪嫌疑人是从别处运尸沉河,很可能使用交通工具。

  专案组将目标框定在几辆曾经进入现场的机动车。但经查验,这些车上都没有生物物证可以证明运过尸块。唯一可疑的是,其中一辆小货车的后车厢里有几粒细碎的石块。

  在昆山警方的求助下,王长富参与了案件侦破。经过勘验,绑尸的石块被证明是水泥条,捞尸地附近马路和上街沿之间的突起处正好缺了这么一块,形状和大小都十分吻合。那么,货车上的小石块是不是凶手在车上绑尸时留下的呢?

  王长富取来水泥条和碎石块,经过初步比对,特征非常相似。但这仅仅是开始。经过漫长的检验,通过对两部分石块所做的大量成分分析,王长富发现,两者在酸碱度、结构、晶形、元素构成、物质含量、杂质分布上全都吻合。

  人们会问:都是水泥,会不会同一厂家生产的差不多?在王长富看来,这并不是问题,因为水泥在成浆时还要添入辅料,而添加的辅料成分也完全相同,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最令人感到惊叹的是,王长富用他的细致与耐心,在显微镜下一一找到了碎石块的断裂点,有力地证实了这些碎石都是从绑尸的大块水泥条上脱落的。

  专案组顿时有了明确的侦破方向。很快,案件告破。

  钢针寻凶

  能让石头“说话”,也能让凶器寻找主人。2011年,上海发生系列针刺案。年轻女子在夜色中被擦身而过的男子用钢针刺中胸部、阴部等要害。行凶者的变态行径让人发指,其狡猾程度又让人犯愁:他避开监控,出手迅速,得手后很快混入人群,没人能回忆起他的身材外貌。

  “疑难杂症”如何破解?同样是王长富,同样是大量的比对检验,他从遗留在现场的钢针上截取0.1毫米的切片,分析金属成分和含量,再与案发周边所有可能搜集到的钢针对比,“大海捞针”般将凶手擒获——这是一个因失恋仇视女性的男青年。

  交通事故现场的一片薄薄油漆,看似简单,谁能想象它竟少则四五层,多则六七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成分。王长富在显微镜下将其一层层剥离、检验,最终锁定肇事车。

  数十年如一日的枯坐与重复,每年参与150多起案件的检验比对,每次成功看似偶然,其中却有着必然。王长富说:“要破解‘疑难杂症’,就要学得多,会的多。”仅仅化学,王长富就学了材料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分析化学等7门分支。

  抽丝剥茧

  王长富曾参与这样一起案件:兰州有一名女子被奸杀,当地警方有怀疑对象,但对方抵死不认,由于缺乏有力证据,警方无计可施。

  尸体被发现时,脖子上绕着一段布条状的东西,因为时间久了,上面又浸透过血迹,完全干燥、缩水、板结后,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样子。巧的是,侦查员在嫌疑人住所的卫生间里,找到过一块红白相间的毛巾,下面一部分被撕扯掉了。

  当时,侦查员之间也有分歧,有人认为布条就是从毛巾上撕下来的,有人则认为形状质地完全不同。一度专案组将这一模棱两可的线索搁置。但当一切办法都试过之后,只能又回到这根布条上来。

  布条和毛巾被包裹好带到了上海,交到王长富的手中。这是一份责任,王长富掂出了其中的分量。经过一番思考,他作出一个抉择,决定通过温水的浸泡,恢复布条的原状,再检验比对。

  这太大胆了。刑事侦查技术,特别强调无损检验,如果连证物都破坏了,万一没有结果可怎么办?所有人都为王长富捏了把汗。

  经过浸泡,血渍逐渐淡去,布条慢慢恢复原状,一根根纤维也蓬松起来。可以看出,布条原本有两种颜色,纤维撕开断裂的一根根残留物在水中慢慢舒展。

  上海曾是纺织重镇,衣物作为案件侦破中的重要证据,一直是王长富钻研的方向。在理化室的储藏品中,有着各类纺织物的样品,它们在各种不同环境中呈现的状态和特性,往往蕴含一丝破案契机。

  王长富用铁条将两部分织物绷直,固定,并用100多根大头针,将每一条断裂的纤维固定住,一根根梳理。这是考验细致与耐心的活,王长富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毛巾上多出的每一根长纤维,都能在布条上找到抽出、断裂的位置,而布条上残留的纤维,也与毛巾上的空隙丝丝入扣。

  真正的抽丝剥茧。王长富又把每一根对应的纤维分解,所有的粗纤维都是丝捻成线,再由线捻成纤维,在这些互相印证的断裂点上,线和丝的股数完全一样!

  大量的参数比对,让王长富终于可以毫不犹豫地作出结论:死者脖子上缠绕的布条,与嫌疑人住所卫生间里的毛巾,曾是一体。

  “理化的工作,很多时候得出的结论并不像指纹、DNA那样直指犯罪嫌疑人,只是一种参考,可能是破案时的一个方向,当然,也可能什么忙也帮不上。所以,大多时候默默无闻。”

  在王长富看来,多一种可能,已经足以成为一种存在的意义。这意味着多一个为逝者雪冤的机会。王长富也永远这样告诫自己和学生:多想一种可能,多想一种方法;在最绝望的时候,也不要放弃希望。

  搜集“怪物”

  经验依靠时间沉淀,成功来自厚积薄发。除了不断学习,做一个有心人、不断积累一些看似毫无用处的资料与经验,也是王长富的秘诀。

  王长富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同事接手的案件。2006年,上海发生一起绑架撕票案,两个孩子被人绑架后投入池塘里淹死。惨剧令人发指,更可恨的是破案毫无线索。

  凶手为了证明孩子在他手上,曾把孩子的书包送到家长手上。侦查员发现书包湿湿的,里面有不少淤泥痕迹。从这个线索入手,专案组找到并打捞起两个孩子的尸体。

  家长悲痛欲绝,人们无不咬牙切齿,诅咒罪犯的凶残。侦查中,专案组在离池塘不远处发现一辆无牌的桑塔纳轿车。车一直无人开走,也无人认领,让人逐渐起疑。有没有可能这车是绑架者的?侦查员仔细检查车辆,发现车内脚垫上有一些泥巴,他们认为可能是放书包时留下的。但是经过与池塘里的淤泥比对,却证实并非同一种泥土。刚燃起的希望再次破灭。

  此时,王长富的同事夏攀在后备箱的角落里发现了一片叶子碎片,上面还有水藻痕迹。此前,上海刑事科学部门还没有针对不同的植物做过检验比对,大家心里都没底,但夏攀认为,完全可以试试。经过一系列处理,在扫描电镜下,车厢里发现的叶片,无论是气孔,叶脉、叶缘的毛角锯齿等,都与池塘中的几乎一样,一下把车和人联系上了。

  经过侦查员的努力,罪犯终于浮出水面,那一片碎叶,也成了灵光一闪的关键。这件事给了王长富很大触动:有些看似无用的东西,说不定某一天就会派上用场。从此他成了有心人,经常会搜集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今年初,昆山发生一起出租屋凶杀案,犯罪嫌疑人不知出于什么心理,用牙膏将溅射在墙上的血迹全部涂掉。王长富提取了牙膏进行分析,很快确定这是中华牙膏的一款,由此在案发地附近进行排摸,锁定了曾经购买这种牙膏的凶手。

  这也来自积累,王长富曾经收集了50多种市面上常见的牙膏,并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质的分析。“可能与之相关的案子很少,但碰上了就会有用。”

  上个月,桂花飘香的时节,王长富拿着气体采集仪,在“803”大院里搜集桂花香。“别看只是一种气味,里面有芳樟醇、乙酸薄荷酯、玫瑰醚等一系列成分。”王长富告诉记者,每个季节,他都会收集一些特殊花草植物的气味,并记录下采集日期。

  看起来有些神经质,但说不定哪一天,这些就会成为破案的关键。

【编辑:王硕】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