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厘清“扶老”的道德和法律边界

2013年11月27日 17:22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参与互动(0)

  厘清“扶老”的道德和法律边界

  连日来,重庆市达州区三个小孩扶起一名74岁老人,做好事反而被讹的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多名目击者的证言面前,警方表示,老人涉嫌敲诈勒索,因其已满70岁,将拘留她儿子10天,并罚500元。

  围绕着在路上摔倒的老人到底应不应该扶起,已是一个争议多年的话题,并没有强有力地将人们拽出道德沦陷的泥淖,大家仍在良知与现实的困境中徘徊,立法解决“扶老人”困局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个复杂的社会病症,不是一味药可以解决的。要想开出合理药方,需厘清道德、方式以及法律三者之间的关系。

  扶还是不扶,这是道德问题。扶老助弱从来都是一种社会美德,这些年,我们常把道德作为“务虚”的内容,觉得它要靠倡导呼吁、靠教育营造出来,但道德不仅是一种倡导,更需要着眼于每一处细节的建设,比如机制保障。

  该怎么扶,这是一个技术问题。不要简简单单因为公众围观,就断定国人道德滑坡,从医学常识的角度而言,对于倒地老人,有专家表示,一般人没有受过专业的急救训练,不要轻易搬动受伤者,不然可能导致伤情更加严重,正确的做法仍是立即报警叫救护车前来。如果说看到有老人倒在地上熟视无睹也不报警,犹如小悦悦事件中的路人那样视而不见,那才是真的人情冷漠、素质堪忧。

  而扶还是不扶,则演变成一个法律问题。是什么让“扶老人”变成一项危险的举动,生怕遭到当事老人的污蔑和家属的敲诈成为重要原因。从当年的“彭宇案”开始,到后来的“许云鹤案”,事件的负面示范效应被网络空前放大。当四川达州警方认定蒋婆婆行为涉嫌敲诈勒索后,无疑是释放出的制度善意。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当社会公德堤坝受到冲刷时,不是重筑一道新的堤坝就万事大吉,及时梳理原因,向堤漏之处安上固坝沙袋,或许能更快生长出更多指向未来的积极力量。

  (王玮)

【编辑:朱峰】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