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失踪男婴被伯母杀害 网友:再恨请放过孩子

2013年11月29日 14:3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无论有多恨,请放过孩子”——上海松江杀婴事件调查

  “离奇失踪”的男婴,被发现死在了洗衣机里。这不是恐怖电影的桥段,而是发生在上海市松江区的一起家庭惨剧。更令人扼腕的是,嫌犯竟是死者的伯母,那个常与他玩耍逗笑的亲人……为什么孩子总是会成为家庭矛盾的牺牲品?网民疾呼:“无论有多恨,请放过孩子!”

  “失踪”男婴被发现死在洗衣机中

  2013年11月27日晚上,上海寒风瑟瑟。松江区国际食品城某住宅楼前,依旧拉着警戒线。周围百姓驻足观望,脸上流露出惋惜和痛心。4天前,一名四个月大的男婴在这里“离奇失踪”。现在,他被发现赤身裸体死在家里闲置的洗衣机中。

  24日10点30分左右,上海警方接到报警电话称:四个月大的婴儿在家中“失踪”了,而整个过程只有“一转眼的功夫”。当天家人照常在门口做生意,婴儿在屋内睡觉,可后来孩子突然就不见了,只留下了空空的婴儿车。

  除了报警,该户人家还在网上发布了寻人启事,以为是人贩子趁家长不注意抱走了孩子。

  27日,真相终于水落石出。警方通过调查后发现,失踪婴儿的伯母雷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经审讯,雷某交待了犯罪事实。原来,因为家庭纠纷,雷某心理失衡,于24日早上9时许,将还是婴儿的侄子杀害并藏匿在洗衣机中。

  究竟是什么深仇大恨导致了雷某心理失衡,直至要对只有4个月大的婴孩动手?发生这起惨剧的家庭为安徽籍来沪务工人员,全家除老两口外,两个儿子已分别结婚,大儿子育有一女,遇害的男性婴儿是小儿子的媳妇今年7月生的。一家八口就租住在事发地的两套相邻的房子里。

  周围邻居向记者介绍称,他们听说马家两个儿子结婚时,老人给雷某和大儿子的婚礼礼金比二儿子结婚时给的礼金少很多。此外,雷某生下一个孙女,二儿子则让老人抱上了孙子,老两口对孙子疼爱有加,更加剧了家庭矛盾。

  无论有多恨,请放过孩子!

  上述事件引起了网民极大关注,案情公布24小时内,相关微博的评论就超过了5万多条。更有不少网民将这一事件与此前一些因家庭纠纷导致儿童伤亡的恶性事件联系起来。最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这些事件中的凶手都是“自家人”,而受害者都是孩子……

  今年9月初,震惊全国的山西汾西“8·24”伤害儿童案告破,受害男童斌斌的伯母张会英被确定为该案犯罪嫌疑人;同样是家庭冲突,浙江嘉兴海宁30岁男子高某今年9月对自己一双亲生儿女下毒手,造成2岁儿子死亡。

  成人世界的纠纷与伤痛,却要转嫁给脆弱无助的孩子,一幕幕血腥暴力事实,引起广泛的社会讨论。“孩子,是未来,也是希望。无论有多恨,请放过孩子!无论有多忙,请看好孩子!”网民“探花郎”说。“有些人心理层面的郁闷,在环境的刺激下疯狂发作,搞不了大人就拿无辜的孩子出气,真是作孽啊!”网民“失宠妃子”说。

  家住上海浦东三林镇的家长李群说,孩子是最需要保护的家庭成员,动辄把孩子变成家庭矛盾的牺牲品,只能说明成年人的软弱和扭曲,既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蛮横狠毒。

  复旦大学心理系副主任吴国宏认为,从近两年发生的数起因家庭纠纷伤害孩子的事件看,加害方的仇恨极少针对孩子,而是将其视作“炸弹”,通过伤害对方最珍视、寄予最多希望的人,来达到泄愤或报复的目的。

  “成年人的问题需要成年人自己解决,而不是将孩子作为发泄工具和出气筒。”吴国宏认为,发生如此家庭悲剧既有个别家庭成员性格、心理的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有社会问题的积累和作用,人们自我修复、自我调适的能力没有跟上时代要求。全社会应共同探索可行途径,为一些社会负面情绪增加“出口”。

  谁来关注务工者的心理健康?

  据悉,此次在上海松江区发生的这起惨剧,其家庭成员均为外来务工人员,以做小本生意为生。记者从研究者和社区工作者处了解到,一些由年轻进城务工父母组建的家庭,往往更容易出现家庭冲突或纠纷,又因为时常忽视对孩子的监护,增加了儿童遭受意外伤害的可能。

  上海市静安区培德居委会负责人张瑛说,一些来沪务工者迫于生计,挣钱养家非常辛苦,对子女疏于照顾。“不少孩子处于‘散养’状态,一些沿街店面又常是敞开营业,都给孩子安全造成很大隐患。此外,客观上说,有些年轻父母缺乏对家庭成员相处之道的掌握,解决矛盾的能力也不足。个别家长甚至还存在把孩子视作‘私有财产’或‘附属品’的思想。”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章友德等专家呼吁,必须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及其家庭纠纷的介入和疏导机制。“孩子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平等而珍贵的生命。”避免让孩子成为家庭矛盾的牺牲品,除了传统家庭价值观教育外,更需要社区给予实质的支撑,比如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尽早发现并对一些“高危”家庭进行干预,确保孩子的安全。(记者俞菀 吴振东 朱翃)

【编辑:吴涛】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