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部分村官拥几十房身家过亿 靠集体土地“致富”(3)

2014年01月07日 07:08 来源:检察日报 参与互动(0)

  土地升值提供温床,谨防“村官”变“硕鼠”

  接受记者采访的纪委、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干部大多认为,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资源,尤其是城郊村,土地日益升值,而一些村庄村务公开却流于形式,财务管理十分混乱,为滋生贪腐提供了适宜的“温床”。

  在不少地方,征地拆迁过程中,本该扮演组织者的村干部,实际上却成了转移财富的“操盘手”。

  在调查的基础上,南京市检察院检察官分析认为,征地拆迁的制度漏洞和政策执行走样,给“村官”留下巨大的人为操作空间。与此同时,一些处于焦虑之中的失地农民,为了获取更多补偿,往往也乐意与村干部私下勾结,有的甚至还要贿赂村干部。

  广州市白云区纪委书记潘文捷说,一些村庄的发展过于依赖土地经济,常常采取违规方式出租土地、获取收益。而村民们为了尽快拿到分红,对这种违规做法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一过程中,极易出现村社干部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输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说,为保证集体土地上的征地拆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政府部门往往委托村级自治组织进行“包干”,但对于征地拆迁的过程却监管不足,加之一些村庄的村务、财务又不够透明,这就留下了权力寻租空间。

  在新一轮城镇化的进程中,如何防范更多的“村官”沦为“硕鼠”?一些学者和纪检干部建言,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征地拆迁制度,一方面应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村务公开细化,比如公开要按照政务、财务、事务逐项公开,要将涉农惠民政策、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资金、征地拆迁补偿款等情况都纳入公开的范围。

  中山大学廉政治理与研究中心副教授张紧跟建议,可探索“政经分离”,细化村庄自治职能,让村官干部回归基层自治和公共服务,村集体经济则引入“职业经理人”管理,避免部分村干部大权独揽。朱国亮 毛一竹 廖君

【编辑:王浩成】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