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安部透露户籍改革方案正修改完善尽快报审

2014年03月20日 09:45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国新办昨日就《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基本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安部副部长黄明称,户籍制度改革意见目前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快报党中央、国务院审批。他透露,户籍制度改革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其他常住人口。要优先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的人口落户的问题,要提高高校毕业生、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等人口的城镇落户率。

  关键词 户籍制度改革

  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优先落户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去年公安部和发改委与各个部委调查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文稿,并广泛征求意见。去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又根据会议的精神进行了修改完善。今年2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印发各部门、各地广泛征求意见,目前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快报党中央、国务院审批。

  黄明称,文稿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则意见。一是户改的政策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是配套的。改革的重点就是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其他常住人口。要优先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的人口落户的问题,要提高高校毕业生、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等人口的城镇落户率。二是户籍改革与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是一致的,改革的措施与目标也是相适应的。最近公安部会同国家统计局,对户改的政策进行了研究预测,“我们认为这个目标,包括1亿左右的人落户城镇,是符合实际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指出,目前城镇常住人口中农民工及其家属有2亿多人,其中“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超过1亿人,在流入地居住5年以上的有5000万人,举家迁徙约5500万人,预计到2020年农民工及其家属将达到3亿多人。“先解决1亿左右人落户,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目前的36%左右提高到45%左右,这有利于释放内需潜力、解决三农问题、社会和谐稳定。”

  实现城市梦落户中小城市更现实

  有记者提问,严格控制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是否意味着长期在北上广打工的普通劳动者就没有落户的希望?黄明表示,建议不要说“没有落户的希望了”。

  黄明称,严格控制5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这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如北京,2000年至2012年的12年间,流动人口增加了517万,每年增长43万。城市资源环境压力太大,确实需要减负。特大城市要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也要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要按照公开、公平、有序的原则,通过积分制的办法、阶梯式的通道来进行落户,来合理调控落户规模和节奏。他认为在特大城市落户希望是有的,但是这个希望不会像在中小城市那么大。如果要尽快实现自己的城市梦,中小城市比较现实,如果要选择特大城市,既要积极创造条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足够耐心。

  住建部副部长齐骥表示,《规划》特别提出了绿线、蓝线、紫线、黄线四线控制。绿线指的是保证绿化,蓝线指的是保证水源,紫线指的是保护文物,黄线是城市建设应和居住区、行政区分离。这些都是城市建设中不可逾越的限制条件。

  关键词 住房信息联网

  4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已联网

  针对社会关心的全国住房信息联网问题,齐骥称,国务院2013年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提出,要在“十二五”末设区城市基本实现全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全国包括京津沪渝在内的40个房地产市场重点监测城市与住建部的联网已于2013年上半年基本实现,“40个城市和目前各个设区城市正在积极组织建设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这更多地是指个人的住房信息情况,就是谁在哪天在什么地方买了哪套房子,这些新的交易增量在信息系统中要自动地记录下来。” 他表示,除此之外,各地还有很多信息系统建立之前卖的房子,都是开发企业与购房者签的纸介合同,“相当多的存量房在目前信息化的网络当中还是没有的,住建部也要求各个城市抓紧把纸介的房产档案录入到电子化的信息系统当中来。这项工作目前在相当多的城市已经做完了。但是对于正在建立信息系统的其他设区城市和广大的县级城市,这项工作恐怕还没有启动。”

  他强调说,这个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不是以家庭为单位,是以个人为单位,没有和公安部的家庭户籍系统联系起来,这还需要一段时间。“《规划》提出建立以土地登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这项工作涉及住房登记问题,实际是住房信息系统进一步工作的延伸,住建部正在同国土部一起推进这项工作。”

  

【编辑:王硕】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