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1岁少年遭生母皮带抽打致死续:邻居后悔没阻止

2014年04月18日 06:40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面对记者采访,不少邻居感慨叹息。

  “广元11岁少年遭生母皮带抽打近两小时身亡”后续

  4月14日晚,广元市苍溪县11岁少年何阳杰,在家中被亲生母亲用竹条、皮带持续殴打近两个小时,虽经医生全力抢救,最终仍不治身亡。这一家暴悲剧经本报报道后,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关注。

  昨日上午,何阳杰的遗体在苍溪县殡仪馆接受了警方尸检,结果尚需一段时间才能公布。昨晚,苍溪县公安局通报称,目前何阳杰的生母汪薇因涉嫌故意伤害,已被刑事拘留,相关案情还在进一步侦查中。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廖金城 余勇实习记者刘虎摄影报道孩子尸检父亲从广东赶回见儿子遗体失声痛哭

  昨日上午,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再次赶赴苍溪县城。在该县殡仪馆,一名工作人员透露,16日晚,何阳杰的父亲已从广东匆匆赶回苍溪。

  “他连夜过来看了儿子。整个人是软的,需要人扶着才能走路。”该工作人员称,突然痛失爱子,何阳杰的父亲看上去极度憔悴。这个三十多岁的汉子一见到儿子遗体,便忍不住放声痛哭,“真的是太心酸了。我们不敢靠近,咋忍心嘛!”

  昨日上午10时许,经何父签字同意,警方对何阳杰进行了尸检。在法医工作过程中,何父难忍悲伤,数次落泪。“最后其他家属看不下去,把他劝上车带走了。”该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何阳杰的遗体保存在殡仪馆。

  昨日,记者多次试图联系何父未果。一名自称何阳杰的家属说,“现在我们也不清楚,啥时候娃娃才能火化、安葬。”警方通报涉嫌故意伤害何母已经被刑事拘留

  昨晚7时许,苍溪县公安局通报称:因涉嫌故意伤害,何阳杰的生母汪薇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据警方介绍,经过初步讯问,汪薇交代了当日事发经过:14日上午,汪薇接到何阳杰老师的电话,称何阳杰与四年级学生李某某一起,以学校要买体育用品、音乐器材等理由,从李某某母亲手中要了180元钱,购买玩具。此事被李某某母亲发现后,找到何阳杰的老师,通知汪薇到学校处理。汪薇到校与李某某母亲见面后,得知事情原委,十分生气。当晚7时左右回到家中,汪薇用发动机上的那种环形皮带对何阳杰进行教育并殴打,何阳杰被打时跑出门外。其后,汪薇发现儿子倒在门外楼梯转角处,表情反常,就将其带回家中,并给他喝开水。后来,汪薇发现儿子情况越来越不正常,于是拨打120求救。何阳杰经苍溪县人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查中,何阳杰死亡原因正在作法医学鉴定。律师说法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至少将获刑10年以上

  苍溪县公安局通报,汪薇被刑拘是因为“涉嫌故意伤害”。那么,这是否代表她的行为已被定性?

  记者就此采访了南充律师协会副会长廖丹。廖丹称,虽然警方目前是以“涉嫌故意伤害”对汪薇刑拘,但这并不代表最终定性。在法医鉴定结论出来后,乃至随着案件的进程,对汪薇的定性也有可能发生改变,“最终对其定罪量刑,要由法院来决定。”

  廖丹介绍,在假设排除母子关系的因素下,按照刑法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将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而如果是“过失致人死亡”,按照刑法规定,将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记者调查事发当晚40多户居民仅3人出声喝止,却无人报警

  有居民说:别人管孩子,报警干啥?

  11岁少年在家中被母亲抽打两个多小时,凄厉哭喊;旁边40多户居民,却仅有3人出声喝止,无一人主动报警。为什么事发当晚,绝大多数居民选择缄默,最终导致了一起本可避免的悲剧发生?

  昨日,记者再次造访苍溪县龙王沟大石巷,对出事房间周围的80多位居民进行了调查。试图还原悲剧发生时,他们各自的反应。

  心态一 和对方不熟 不方便阻止其教育孩子

  从居民口中,记者了解到汪薇平时不怎么和邻居接触,加上平时大家都忙于工作,基本没有什么交流。“大家上班都早出晚归的,哪里有时间接触,基本上连面都见不到。”汪薇所住房屋三楼居民张先生说,当时他不在家,是第二天才从邻居口中知道此事的,对于何阳杰的离世,“非常难过”。

  “我也是当爸爸的人,平时也会教育孩子。气不过的时候,会用树枝什么的打小孩手板心,但一般都是吓吓孩子,怎么可能真的狠心去打。”张先生说,身边朋友偶尔也会打孩子,如果是熟人,会去阻止,但和汪薇不熟,加上关着门,“孤儿寡母的,不方便去敲门”。

  如果当时遇到此事,会不会选择报警?对此张先生说,“想都没想过”。“别人教育孩子,又不是杀人,怎么会想到去报警?再说,谁家父母打孩子会舍得下重手?”不过张先生说,经过此次悲剧之后,如果再遇到家暴问题,“我应该会选择报警”。

  心态二 不愿意阻止 默认对方教育孩子的方式

  家长教育孩子,即使手段过激一点,在很多受访居民看来,也是“很正常的”。“俗话说‘黄荆棍下出好人’,我娃娃也挨过打,我觉得没得哪家的家长不打娃娃的。”一楼居民刘师傅称,自己的孩子17岁了,也打过一次。

  “在她15岁的时候,我打了她一次,用小树枝打手,当晚她就给我写了认错书贴在我门上。家长教育娃儿时,被气急了,肯定都会打一下的。”刘师傅说,他不知道何阳杰做错了什么事才被母亲惩罚,没想过后果会那么严重。

  “她(汪薇)是孩子亲妈,当时听到她在教育孩子,觉得很正常,哪里会想到她那么狠心。”对面居民楼3楼的谭女士说,家家户户都关着门,教育孩子的事情多了去了,没想过去阻止,“你去管了,她说不定还要指责你,不是自己找骂?”

  “中途声音很小,以为只是简单打一下孩子,所以没有去管。谁家都会打孩子,哪里有那么多闲心去管?”居民楼二楼的冯老太说,“平时教育孩子,都要打一下手板、罚跪什么的,别人家管孩子,报警干什么?”

  心态三后悔没阻止不知她会这么狠

  家住汪薇家楼上的文师傅,是事发当晚出声喝止的居民之一。事发后,文师傅一直不愿现身。昨日下午3时,几经辗转,记者最终在附近一家门市中找到了文师傅。

  得知记者来意,文师傅起初仍不愿接受采访,多番沟通之后,他才道出了事发当晚的情况。

  “我是晚上7时50分左右回到家的,然后在窗户旁边上网,听到了汪薇抽打孩子的声音。”文师傅说,当时汪薇情绪激动,一直在不停地说,“你还跑”、“喊你骗人”之类的话。认为对方只是在对孩子略施惩戒,文师傅说他当时并未在意。然而,直到半个小时后,汪薇还在一直抽打小孩,“娃娃一直在说,‘妈妈,不要打了,我错了’。”

  文师傅称,当时他心里就有点来气,“谁家打孩子打这么久?”出于愤怒,他从窗户冲楼下吼了几句,“喊她不要打了,差不多就行了。”但在出声喝止之后,文师傅并未到楼下敲门,或者选择报警。

  何阳杰去世之后,文师傅一直很自责。他告诉记者,自己心里一直不是滋味,“确实很后悔。如果当时能到楼下阻止,娃儿就不得死。所以这两天,我连家也不想回。”

  在80多位受访者中,有一些居民承认,他们在事发时曾听到汪薇打孩子。其中大部分人表示,他们没想到事情会如此严重,“如果早知小孩会出事,应该会去阻止,但当时估计也不会想到报警。”专家观点家长教育小孩处罚不等于体罚

  昨日,四川省社科院教授胡光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孩子犯了错,适当的处罚是可以的,但体罚应被制止。“娃娃犯错,家长有责任教育,但将孩子打死,不论是失手还是故意,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胡光伟说,这一悲剧事件中,母亲发现孩子犯错,采取体罚的方式,在最初的出发点上就已经出现了偏差。“犯错是应该给予处罚,但处罚不等于体罚,更不是暴打。”

  有邻居发现孩子被打,却未报警,对此胡光伟说,这一现象,可以说明老百姓普遍存在一种心态,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人家的孩子人家管,这是家事。“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任何家暴,每个公民都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尽管是人家在教育孩子,但一旦超过法律界限,就应该及时报警。”

  胡光伟提醒市民,不管是自身遭受家暴,或遇到有人遭受家暴,都应当及时报警,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许雯

  面对他人家暴每个人都不该沉默

  对孩子的教育,究竟怎样才算合适?昨日记者多方采访发现,一个现实的尴尬是,不严厉管教不行,但棍棒教育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悲剧。那么,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当父母正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棍棒教育时,我们究竟是保持沉默还是该“多管闲事”?

  “在这种行为面前,我们不能沉默。”苍溪县关工委一负责人说,即便是见到他人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方式方法过于粗暴,也要果断制止。可先采取劝阻等温和方式,防止不良后果发生。同时,别忘记报警求助。在民警赶到前,要随时监控事态的发展。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罗思章网友评论责备型

  Alice魔鬼中的天使:好歹毒的女人,虎毒不食子 ,毕竟是你亲娃呀……

  -萱小跳:好心狠的妈妈,孩子有错要管教,但不能这么简单粗暴!

  关秋杰:孩子犯错很正常,这妈妈脾气也太暴躁了。诘问型

  wang_ying:打了两个小时,就没人去阻止?

  簇桥龙井社区:100多块钱,竟然买走了孩子脆弱的生命。

  说谎爱人:我住那旁边的,唉,亲生儿子就值100多块钱?

  花雨黯:为什么会这样,你为什么那么冲动,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冲动过后受惩罚的还是自己。思考型

  在中心地带841228:她只是想教好孩子吧!就是方法太过了,轻重不分,冲动的惩罚。

  滑落满地愁:这个母亲会后悔遗憾一辈子的,忏悔吧!

  楚地苕丫:我相信孩子他妈也后悔了,冲动是魔鬼啊。

【编辑:王永吉】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