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市民声讨城市隐忧“光污染” 监管遭遇法规空白

2014年04月18日 10:04 来源:云南网 参与互动(0)

南屏街的广告屏光线刺眼

南屏街的广告屏光线刺眼

市中心灯光闪烁

市中心灯光闪烁

天桥上的显示屏

天桥上的显示屏

  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和高科技广告的不断出现,霓虹灯、大型户外广告牌及路灯光源等城市光源越来越普遍,大型建筑体夜间的光源也越来越丰富,除了大型商圈,在一些大型路口也可以见到巨大的电子显示屏。

  光污染已经和噪音污染一样,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干扰。

  “户外LED屏幕太亮了,根本没有办法直视。”“路上的广告牌太刺眼,开车反光影响视力,很容易发生事故啊!”日前,本网也接到不少读者对光污染投诉。

  在城市光污染已成为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之后又一危害公众健康的污染源的背景之下,昆明能否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或行政条例,针对光污染实施治理,值得关注。

  无处不在的“光污染”

  家住瓦仓南路的陆女士就是光污染的受害者之一。由于临近昆明最热闹的夜市,LED广告屏幕和霓虹灯总是整晚亮着,闪烁的灯光把室内照的五颜六色。“每天晚上家里就各种灯光闪,根本没法好好休息,我之后买了能够遮光的窗帘还稍微好一些,但是夏天会很闷,所以也不是长久之计。”

  家住景星街的王先生也抱怨,自己家处于市中心,附近的高楼用玻璃做墙的反光很厉害,特别是下午太阳光反射近屋,根本没法往窗外看。

  夜晚降临后,记者也人民中路、东风东路、南屏街、大商汇等一带进行了探访。在东风东路,几座人性天桥上大型的屏幕正播放着各类广告,大屏幕所发出的各种光线不停变换,射出的光亮十分刺目,甚至让人不能直视该大屏幕,而这个路口一带也在这个大屏幕光的照射下十分明亮,甚至如同白昼。

  出租车司机许师傅将天桥LED广告屏调侃称为“危险的远光灯”。他说,天桥LED屏上播出的广告闪的红色、绿色灯光跟交通信号灯重叠,有时车开到跟前才能发现信号指示灯,有的地方常常是走到桥下才能发现信号灯。

  “尤其是晚上9点到10点,车速较快,车开到天桥附近经常听见急刹车声,好几个朋友都因此追尾了。”

  记者在昆明的多处主要商圈走访发现,除了路灯将这个城市道路照亮以外,一些商场外部点缀的霓虹灯以及一些大屏幕户外广告牌让这个城市的夜晚显得明亮。

  一些市民反映,夜晚有这些光可以让在外行走的人有安全感,但是如果在深夜这些光还在亮着,对周边居民的生活还是会起到一些影响的。

  不只是建筑物,路上的一些强光标志、店牌、广告等,都是光污染的罪魁祸首。许多司机朋友都反映,很多道路中间天桥上的广告太刺眼,影响行车视力,一个晃眼就什么都看不到了。

  随着城市的发展,霓虹灯、户外广告牌、LED显示屏可谓随处可见,装点城市美丽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这些五光十色光线造成的“光污染”。

  “光污染”频繁增多,除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还潜在着许多的隐形危害。

  不容忽视的城市隐忧

  广义的光污染包括一些可能对人的视觉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事物,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光污染的状况多为由镜面建筑反光所导致的行人和司机的眩晕感,以及夜晚不合理灯光给人体造成的不适。

  国际上一般将主要“光污染”分成3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网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还使人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而舞厅、夜总会安装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构成的彩光污染,如果长期照射到人,其心理积累效应,也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倦怠无力、头晕,神经衰弱等身心方面的病症。

  不止如此,黑暗中的强光,在照明良好的城市大街上开着远光灯会让对面会使行人或者驾驶员短暂性“视觉丧失”,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然而似乎“光污染”的危害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警示,很多市民表示都受到过“光污染”,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和解决,只能不了了之。

  “大街上时不时就会有些地方发出刺眼的光,不只是一两个地方,所以要找部门解决估计都找不完,还是别自找麻烦了。”市民许先生说。

  而市民尹建芳女士则表示,虽然现在影响不大,但是心里还是会担心,“各种各样的光污染太多了,但是因为没有造成明显伤害,所以我们也不太在意,但是如果长期这样,毕竟有些潜在的危险我们是看不到的,所以也会担心对健康什么的有影响,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整顿吧。”

  有“光”无“法” 监管难

  公众熟知的几大污染中,水、大气和噪音污染都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即便需要多部门同管,也都有明确的职责划分。比如噪音污染,昆明市就明确了环保、城管等部门各自的职责范围。

  那么,光污染到底归谁管呢?记者电话咨询多个部门,却未得到明确答复。

  光污染危害不容忽视,但是为何市民投诉无门,光污染依旧肆意妄为?

  据凌云律师事务所方丽君律师介绍,目前,我国分别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等,但对于环境侵害的另一新类型——光污染却没有制定单行法,云南省也暂无关于“光污染”的相关条例或者法规,“光污染”的监管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还是一片空白。

  有专家分析,光污染”是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之后的第五大污染。然而,作为一种新生的污染源,光到底有多严重的危害性,又该如何界定“光污染”,相关法律和规定中都没有具体的数字指标。这就导致面对市民关于光污染的种种投诉,相关部门的处理面临重重困难。

  “因为缺乏相关的法律可依,城管、以及环保部门等在处理“光污染”时很尴尬。没有明确的规定就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处罚,监管就会不全面,管理也不到位,执法也没有强大的后力支撑,所以光污染才越发严重。” 昆明市环境保护联合会付秘书长说到。

  方丽君律师也指出,在我国,现阶段针对光污染侵权的案件,法院往往只能根据《民法通则》第83条关于相邻权的规定和124条关于环境侵权的规定来处理,但是适用相邻权的规定来解决有关光污染纠纷具有局限性,因此,“光污染”法律救济的局限凸显光污染立法的紧迫性,“光污染”的立法应当立即推进。

  除此之外,“光污染”屡禁不止是因为我国暂无与光污染有关的技术规范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市民对光污染的危害认识有限,以及城市规划管理时对光源的布置不合理,对广告灯和霓虹灯、大功率强光源的管理不完善等都是造成这一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

  源头治理 将污染消灭在萌芽

  针对光污染的治理,昆明市环境保护联合会付秘书长分析,一方面,“光污染”的治理需要有法可依,源头治理,从审批程序、规划设计等初期的工作中就要杜绝“光污染”的产生,树立严格的环保要求。另一方面,环保不只是环保部门的事,它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合作,也需要市民的支持和协助。

  “企业、卫生、环保等部门,一定要对光的污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注意控制光污染的源头,要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做到防患于未然;科研人员在科学技术上也要探索有利于减少光污染的方法。在城市管理设计方案上,合理选择光源也很有必要。最重要饿是要教育人们科学地合理使用灯光,注意调整亮度,不可滥用光源,不要再扩大光的污染,这样才能还大家一个舒适美好的环境。”

  凌云律师事务所的方丽君律师也建议,对于个人来说,如果不能避免长期处于光污染的工作环境中,应该考虑到防止光污染的问题,采用个人防护措施:戴防护镜、防护面罩、防护服等。已出现症状的应定期去医院眼科作检查,及时发现病情,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把光污染的危害消除在萌芽状态。

  其次,虽然目前“光污染”的治理和控制存在一定难度,不可一蹴而就,但,市民受到“光污染”的危害,依然可以通过法律和投诉来解决问题。

  “我国现行立法中对光污染侵害的法律适用的只有有“文化部关于发布实施文化行业标准《歌舞厅照明及光污染限定标准》的通知”,我国《民法通则》及物权法中“相邻关系”的规定。所以市民处理此类“光污染”纠纷,可以根据散见于《民法通则》、《环境保护法》、《物权法》及地方性法规中的一些原则性规定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他山之石

  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北京、南京、沈阳、临平、伊春、攀枝花等城市,都相继出台了《户外电子显示屏设置管理规定》等地方性法规。其中对户外电子屏的设置方位、播放时间、画面切换等做了明确规定,明令不得形成光污染、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等。其中明确规定,户外电子显示屏不得设置在朝向道路来车方向,不得形成光污染、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等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在城市主干道两侧(城市封闭广场和步行街除外)设置户外电子显示屏的,不得播放活动画面,原则上每个固定画面的播放时间应当大于等于15秒,画面切换应采取慢转换方式,也作出了规定。

  在欧美发达国家,防控光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内容,很多国家都有明确的夜间灯光控制条例。美国就有十几个州制定了有关的光污染防治的法规,例如密歇根州在1996年制定了《室外照明法案》,犹他州于2003年制定 《光污染防治法》……

  云南网 记者 李承韩

【编辑:燕磊】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