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消除民众在葛兰素史克案中的无力感

2014年05月16日 13:31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此前对类似案件的处理,都很难在司法这个最后的“救助环节”真正看到受害人的影子,他们无力预防犯罪,无力在罪行曝光后为自己所受损权益索赔,甚至无力证明受害,无力为后期损害要求救助。在这场目睹犯罪者被正义的法律宣判之外,还有一种最终极的正义没能得到声张,即对亿万受害人的赔偿,法律尽最大可能挽救伤害的价值,并没有实现。

  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GSK)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单位行贿、对单位行贿等案已侦查结束,并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这当然是件好事。在这个药价普遍虚高,患者极易因病致贫的现实下,如果对GSK的调查意味着国家司法机关对医药界不良行径的出击,此案自然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端。只是,好的开端还应有好的结果,身为受害人的普通民众能从中真正受益,才是司法惩治犯罪的最终价值。

  这个价值首先体现在个案处理中。据警方提供的消息,GSK销售到中国的药物,价格最高者高达销往其他国家同品种药物的7倍,非法所得达数十亿元;而其巨额贿赂成本和违法所得,都实际通过药价转嫁给了中国的病患人员,部分则由国家财政实际支付了;而国家财政终究是源于纳税人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民众在不知情中,成了此案的受害人。

  其实,GSK将“贿赂成本预先摊入药品成本,并组织各部门在虚高药价条件下,通过大肆贿赂医院、医生、医疗机构、医药相关协会组织等医药销售相关部门及其所属人员推销药品”的手段并非独创,实则通行于药品行业的潜规则,即便在国家公开打击之下仍然猖獗。溯源而上,为GSK等药企多年违法行为大开绿灯或睁只眼闭只眼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及相关从业人员皆是“帮凶”。他们对自己基本职守的“叛离”,使得民众对本该止步于防线外的犯罪行为失去抵御力,成为无可争议的受害人。

  更不敢想象,在药品使用的前端,为保障背后巨大利益链的实现,患者们完全可能因盲目推销而受蒙蔽滥用药物。湖南长沙刚刚曝出的儿童生长激素销售黑幕就是活生生的例证,医药代表用高额提成引诱医生滥开处方,而滥用药物的受害者,还是普罗大众,且这样的用药隐患,往往将影响受害人一生,甚至出现像滥用抗生素这样的全民常识误区,贻害数代人。

  可是,这些受害人往往还只是那些和自己密切相关案件的旁观者。此前对类似案件的处理,都很难在司法这个最后的“救助环节”真正看到受害人的影子,他们无力预防犯罪,无力在罪行曝光后为自己所受损权益索赔,甚至无力证明受害,无力为后期损害要求救助。在这场目睹犯罪者被正义的法律宣判之外,还有一种最终极的正义没能得到声张,即对亿万受害人的赔偿,法律尽最大可能挽救伤害的价值,并没有实现。

  当然,司法惩治犯罪还有一个重要价值,即施加于案件之外的威慑力,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对社会不良行径的纠偏。如医药回扣的潜规则能否被终结,像GSK所销往中国且被多数患者需要的药品是否会回归合理价格区间,上述显而易见并不难防范的违法行为能否不再普遍肆虐,这些都不仅关系到对受害人的告慰,更是对所有国人权利的保护。如此,才能捍卫法律最重要的价值底线,让无力者有力。(曾茜)

【编辑:刘彦领】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