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种子与园丁:中国青年法官谈建司法公信

2014年06月03日 11: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6月3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从事法官职业12年了,我听到最多的一个称呼就是‘刘法官’。当事人一句‘法官',虽然再普通不过,却让我不断地思考和反省。”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奥运村法庭副庭长刘黎在最高人民法院座谈会上说。

  130余名青年干警日前齐聚最高人民法院机关一区中法庭。成立才一个月的最高法院青联在这里组织共同学习和交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包括刘黎在内,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二庭庭长姜颖,房山区人民法院政治处主任助理、知识产权庭负责人厉莉等优秀法官在嘉宾席上就坐。

  刘黎2006年开始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审结2400多件案件,涉及当事人8000余人,许多案件是疑难复杂矛盾激烈的案件,但无一信访投诉。她的切身体会是,每一个个案的公正审判都是一张法治名片,也是一张法治的宣传单。老百姓正是通过这一张张名片,一张张宣传单,看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对工作是如何认识的?是当作谋生的手段,还是当作事业?”姜颖第二个发言,开场白坦率、直截了当。

  姜颖虽然年轻,但已经是知识产权审判领域的著名法官,2012年被评为知识产权界全球最有影响的50人之一。发言时,结合20年的审判经历,围绕职业理想和司法公信等主题做了深刻阐述。她表示,只要在工作中融入公正、廉洁、为民的情感,在工作中永葆对法治的不懈追求,司法的权威、法律的尊严就会绽放在群众心中。

  全国道德模范厉莉第三个发言。“如果说法治是一颗种子,那么司法工作者就是园丁,而民众对对法治的信仰就是土壤。在这样的法律文化中,建立司法公信,我们需要意识到引导和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座引导民众走向法治的桥梁。”厉莉说。

  与会人员纷纷踊跃发言。如何通过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真正信任司法?如何更多地做公益事业?如何在青年人中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引领者?如何看待模范与自己的差距……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气氛很是热烈。

  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宋建朝也作了简短发言。他认为,立足本职,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座谈会主持人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青年联合会主席罗东川作了总结讲话。他鼓励青年干警们以身边模范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着手,坚持公正、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弘扬者,为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不懈努力。(完)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