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前车之鉴”为何挡不住“前腐后继”

2014年06月19日 16:39 来源:人民法院报 参与互动(0)

  6月15日,中纪委发布消息,山西省交通厅原厅长段建国因严重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据媒体统计,这是山西连续第二任交通厅长落马。20年来,全国共有16名交通厅局长被调查。河南曾出现前后4任交通厅长相继被调查的案件。

  交通部门主要负责人“前腐后继”,到底是“前车之鉴”不够深刻,还是“前腐后继”不可逆转?

  “前车之鉴”挡不住“前腐后继”,根子在制度设置不合理。一方面,交通领域多采用“政企合一”机制,在管理模式上集投资、建设、监管、使用“四位一体”。交通部门集投资者与管理者于一身,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制衡缺失、高度集权。交通厅长作为“一把手”,对在其系统内部高度封闭的项目自然有绝对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交通系统各项监督制度流于表面,缺乏第三方监督机制,招投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一系列环节透明度不高,监督疲软。

  “前车之鉴”挡不住“前腐后继”,症结在依法治权不到位。我国还没有从立法的高度对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命脉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面规范,同时对已有法律也存在执法不力的症结。我国招标投标法早在1999年就制定出台,但从实践效果看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前车之鉴”可以从个人内心约束、理念塑造和从政品行上发挥辅助性作用,但最关键的还是要重塑制度,达到欲贪而不得、想腐而不能的刚性效果,用制度之门关上“前腐后继”的不归路。(吴仕春 江红霞)

【编辑:朱峰】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